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准确把握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要求
甄月桥 徐木兴
//www.workercn.cn2017-12-21来源:浙江日报
分享到:更多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这些论断与主张集中体现了新时代我们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思想、新要求、新目标和新部署,对于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这些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路线。

全力遵循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绿色发展,就是要摒弃旧发展方式的弊端,从根本上改变经济与环境对立的关系,推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共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新时代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全力遵循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守“生态红线”和“绿色底线”,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使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有机融合、和谐统一。

大力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资源环境承载力逼近上限,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明显的短板。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大力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等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必须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把生态文明建设切实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与全过程,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努力建设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的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环境一头连着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一头连着社会和谐稳定;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障民生,改善生态环境就是改善民生。坚持生态民生观,牢固树立生态为民、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的理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合理生态诉求。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让人们在优美的环境中学习、工作和生活。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努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让绿水青山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效益,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维持生态文明建设良好秩序,必须依靠严格的法律制度。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着力破解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奋力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最可靠的保障。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夯实基础性框架、加快制度创新、强化政策落实,继续完善由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空间规划体系、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环境治理体系、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等八项制度构成的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进生态文明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作者单位:浙江理工大学浙江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