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日本不宣而战 清军完败
//www.workercn.cn2014-07-22来源:深圳特区报
分享到:更多

  

  ▼在丰岛海战中,一艘悬挂英国国旗的英籍商船高升号通过战斗海域,船内载有1200余名清兵。日舰浪速号开炮,高升号沉没。

  海战中,致远中弹,管带邓世昌欲与敌舰冲撞,途中舰体中部爆炸,240余名官兵阵亡。图为致远舰官兵合影。

甲午战争形势图

  ◎ 赵 伟

  从西汉开始,中国逐步建立起以己为中心的东亚、东南亚及中亚地区国际关系体系,即朝贡体系。1840年以后,这一体系受到西方列强的冲击而渐趋瓦解。19世纪60年代开始,体系内主属关系的中日两国都展开了学习西方的改革运动,一边为“洋务运动”,一边为“明治维新”。与清国“自强”、“求富”的口号有所差别,日本的目标是“脱亚入欧”,跻身世界强国之列,成为殖民体系中的一员。19世纪80年代,日本统治层逐步确立了“大陆政策”的思想,妄图吞并朝鲜、中国,称霸亚洲,进而征服世界。日本挑战中国宗主国地位,破坏朝贡秩序便从朝鲜这个半岛国家开始下手。

  提要

  作为藩属国的日本战胜了宗主国的清政府,古老的朝贡体系彻底瓦解。对此,张之洞评价道:“败于倭寇,奇耻大辱,人心尽失,国将不国”。日本以侵略战争阻碍中国近代化进程,掠取巨大利益,充实国力,加速发展,为发动更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做准备。

  一,东学之乱(1894.2.15):中日出兵朝鲜

  早在1876年,日本便迫使朝鲜签订了《江华条约》,取得了通商租地、领事裁判、沿海自由航行等特权。之后,1882年和1884年,日本支持朝鲜亲日派先后发动了“壬午兵变”和“甲申政变”。事虽未成,但通过与朝鲜签订的《济物浦条约》及与清政府订立的《中日天津会议专条》,日本可驻军汉城,并且中日出兵朝鲜,“须事先相互行文知照”。

  1894年2月15日,东学教领袖全琫准率教众发动农民反抗酷政,起义声势迅速壮大。由于无力镇压,朝鲜政府于6月3日正式向清政府请求出兵。时驻朝总理交涉通商事宜的袁世凯极力建议李鸿章出兵,以稳固清朝的宗主国地位。日本则怂恿清廷出兵,表示“必无他意”,实为大举派兵寻找借口。至战争爆发前,在朝日军已有8000多人,集结于汉城京畿要地,而清军还不到其一半(3880人),且驻于偏僻的牙山。

  二,丰岛海战(1894.7.25):日本不宣而战

  6月10日,朝鲜政府与东学党人达成和解。清政府主张两国军队撤出朝鲜,日本则想以帮助朝鲜改革内政为借口增强对其的控制,拒绝撤兵。由于谈判无果,中日双方持续增兵,日本军舰游弋朝鲜西海岸,大战一触即发。

  25日,护送仁爱、飞鲸号运送军队辎重至牙山湾港口后,北洋济远、广乙二舰返回,接应还在途中的高升号。6时30分,两舰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与日舰吉野、浪速、秋津洲遭遇。7时45分,相距3000米时,吉野突然开炮,中日甲午战争由此爆发。战斗中,日三舰围攻济远。济远奋力还击,其15厘米炮弹击中吉野弹药库,却未能爆炸。广乙则伺机施放鱼雷。不久,高升和操江号驶入战区,被日舰追击。最终,济远舰受伤,但摆脱追击撤至旅顺,广乙号搁浅自爆沉没,高升号被击沉,所载官兵大部牺牲,操江号被俘。

  三,成欢战斗(1894.7.29):陆战首败

  就在丰岛海战爆发同日,日军从汉城派出大岛混成旅团4000余人向南往牙山进发。26日,牙山清军已获知海战战况。由于牙山不易防守,且海运援兵已无可能,清军决定移师东面的成欢驿,以太原镇总兵聂士成所部武毅军约2000人驻防成欢。直隶总督叶志超率1000多人驻扎聂军以北的天安,以作后援。丰岛海战的失利使得增援不足,再加上分兵驻守,导致直接参加成欢战斗的清军兵力不足。29日凌晨3时20分,清军小队人马在成欢以北的安城渡伏击了日军先头部队。5时,日军主力进攻成欢。清军将士虽英勇作战,但仍不敌日军,两个多小时内四座防御壁垒接连失守,聂士成率部突围至天安。此战,清军伤亡200余人,日军伤亡87人。

  四,平壤城防战(1894.9.15):朝鲜战局尽失

  成欢战败后,叶、聂所部从天安向北往平壤方向撤退。此时,朝鲜北路的清军援兵已有四支部队,包括宁夏镇总兵卫汝贵的盛军、四川总兵马玉崑的毅军、左宝贵的奉军、丰升阿的奉天盛字营和吉林练军,共32营13500人。四大军于8月4日至9日间陆续集结于平壤,加上成欢撤回的人马,共有15000至16000人。日军承担夺取平壤任务的是野津率领的第五师团,共14000人。9月15日,日军发动攻击。城北玄武门为日军重点主攻方向,战斗异常激烈。守将左宝贵身先士卒,不幸中炮身亡。日军虽一度占领玄武门,但由于平壤西、南方面进攻受挫,未敢入城。此时,统帅叶志超对继续作战缺乏信心,欲弃城撤退至鸭绿江,将领中仅马玉崑反对。然而,撤退组织不当导致军队溃败。16日,日军占领平壤。此役,清军战死者2000多人,多数为遁逃时被击毙,伤4000余人,被俘513人;日军战死180人,伤506人,失踪12人。

1 2 共2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