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弘扬中华武脉 传承血性基因
田晓蔚
//www.workercn.cn2015-05-19来源:解放军报
分享到:更多

  

  习主席深刻指出:“要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教化人、培育人的作用,塑造中国心、民族魂,助推中国梦、强军梦的实现。”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秀文化基因谱系中,有一支重要的染色体,那就是绵延不绝的中华武脉,它是民族精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力培育“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新一代革命军人生动实践中,必须善于从中汲取营养,引导官兵传承血性、练胆激气。

  传诵历代军旅诗词,激发“当须循忠义、生死报国恩”的爱国情怀。诗言志,词传情。中国历代军旅诗词是中华武脉传承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从“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寸赤心惟报国”,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从“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到“裹尸马革英雄事,纵死终令汗竹香”,都生动诠释了华夏儿女精忠报国、以身许国的崇高价值追求,虽跨越千年百年,却始终与我们隔空相连。

  通过赏析、阅读和感悟这些用热血、激情甚至生命写成的诗句,将其融化为我们为国家舍生取义的拳拳之心,融化为“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之情;融化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之志,切实形成内心的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和信念支撑,把报效祖国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毅、叶剑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不仅雄韬伟略,而且充满情怀,写下许多不朽诗篇,以诗抒情,以诗言志,以诗育人,为我们用军旅诗词涵养战斗精神,培育爱国主义情怀做出了榜样。

  颂扬民族英雄,砥砺“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牺牲精神。历史无言,英雄不朽。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难以计数的民族英雄灿若群星、缀满天空,如牧羊北海的苏武、精忠报国的岳飞、宁死不降的文天祥、勇撞敌舰的邓世昌,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他们用生命谱写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英雄赞歌,呈现出荡气回肠、剑气惊鸿的壮美,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中华民族历来就有崇敬英雄的传统。从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到各类戏曲唱段,从把英雄供于庙堂到为英雄树碑立传,我们的民族就是这样以特有的方式景仰英雄,纪念英雄,传颂英雄,让英雄精神代代相传,融入血脉。作为当代革命军人,必须弘扬和传承这些优良传统,既宣扬英雄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更深入解读英雄壮举背后的精神力量,让国家利益、民族大义真正超越个人生死,成为永恒价值追求;必须保持和发扬革命战争年代的那么一股冲天干劲、那么一种革命气概、那么一种拼命精神,大力培养“刺刀见红”的英雄气魄,大力培养赴汤蹈火、万死不辞的战斗精神,让“打大仗气势如虹、打硬仗浑身是胆、打恶仗血拼到底”的军人血性沸腾起来,时刻准备为祖国和人民去战斗。

  走近历代著名将帅,强化“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使命担当。“一将智勇双全,三军扭转乾坤。”在历史的舞台上,多少中华儿女在战火逼近、国家危难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血洒黄沙,成为名垂青史的名将。诸如七退匈奴的卫青、临危受命的于谦、抗击倭寇的戚继光、抗日英雄左权、以身殉国的张自忠等等。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军人“以身殉国,壹意而已”的浩气,“一人投命,足惧千夫”的勇气,“必死则生,幸生则死”的胆气,“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的士气,“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志气。

  走近这些英雄,就要走进他们的心灵,学他们的“忠”、学他们的“勇”。我们身处强国强军的伟大时代,面对“能打胜仗”的大考,一定要眼里永远有敌情,手中时刻磨利剑,始终紧绷打仗这根弦,始终肩扛打赢这座山,始终等待出征这道令,敢战不盲战、慎战不怯战、善战不好战,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精神,扎实备战,切实肩负起带兵打仗、练兵打仗、能打胜仗的历史重任。

  谒访历代沙场遗迹,培塑“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的战斗豪情。历史遗址是最好的教科书,真实、直观地警示我们忘战必危、怠战必败。大漠边关,从抗击匈奴到抗日战争,烽火硝烟弥漫了数千年;虎门沙角炮台,中国人第一次用大刀长矛、土枪土炮与西方的坚船利炮展开斗争,揭开了中华民族悲壮的百年抗争史;威海甲午海战场,诉说着刻骨铭心的屈辱,充满了直刺心灵的拷问,有着振聋发聩的警示;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累累白骨,凄凄冤魂,呼唤着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不畏强暴,与敌人血战到底。

  从这些战场遗址上,我们不仅要看到朝代的更替、民族的兴衰、国家的存亡、军队的胜败,更要认清虎气血性是军人的图腾,文恬武嬉是失败的肇端。从而更加自觉强化“军人生来为打赢”的价值取向、“长缨在手,缚住苍龙”的英雄本色,让军营处处洋溢“战地黄花分外香”的革命的浪漫主义战斗豪情,处处高扬“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冲天气概。

  品析经典战例,催生“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英雄气概。每一部文明史都伴随着一部战争史,那是血气的张扬、智慧的闪耀。从古至今,一次次出奇制胜的经典战役,都蕴含着中华民族高超深厚的战争智慧。长勺之战“一鼓作气”的巨大力量,岳飞抗金“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的必胜信念,抗美援朝战争志愿军战士彰显的“谜一样的东方精神”,从中不难看出,敢战敢胜的勇气和血性,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必要条件,更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决定因素。剖析战例,研究战例,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战斗力与战斗精神的内在关系。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学会品析、汲取经典战役蕴含的宝贵经验、高超谋略和血性胆识,主动追踪信息化发展、战争形态演进、作战方式变化的步伐,大力繁荣军事理论,进一步坚定敢打信心和必胜信念,始终保持披坚执锐、勇往直前的胜利精神,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作者单位:总参军训部)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