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捍卫二战胜利成果 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邢广程
//www.workercn.cn2015-08-17来源:求是
分享到:更多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俄罗斯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联合国和上合组织等国际组织相继举办相关纪念活动。隆重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是非常必要的。最近几年国际上不断传来贬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恶意歪曲和篡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历史的言行,威胁着来之不易的世界和平和国际公正,因此,中俄等国需要协同合作,捍卫二战胜利成果,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纪念,为了让和平常驻、正义长存

  2015年5月8日至1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并访问俄罗斯,会见了曾在中国东北抗日战场和卫国战争中浴血奋战的俄罗斯老战士代表。习近平主席的访问,是中俄关系中的一件大事,必将推动两国关系继续保持高水平发展。

  为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为东西方主战场的中国和俄罗斯付出了巨大民族牺牲。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报》发表的文章中指出,“俄罗斯人民和其他兄弟民族为赢得卫国战争胜利,付出了牺牲2700万人的惨重代价,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人员伤亡”,中国“以伤亡3500万人的巨大民族牺牲,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东西方主战场,中国和俄罗斯两国共同举办一系列庆祝活动,向全世界发出了保卫二战胜利成果、维护国际公平正义、防止历史悲剧重演的最强音。共同举办纪念二战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是2015年中俄关系的主旋律和重要内容。两国领导人高度重视,及早作出了安排。希望双方共同办好相关活动,以铭记历史、警示后人。根据安排,两国在2015年将举办60多项联合活动。比如,在中国“俄罗斯文化节”期间,举行《战争歌曲》系列音乐会、电影节和展览。中俄在两国高校系统举办有关二战题材的圆桌会议和历史讨论会,组织相关竞赛活动。中俄还共同发起“两国青年联合搜寻苏联烈士遗骸”活动,得到两国青年的积极响应。这项活动有助于青年更深入地了解两国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的英勇历史,有助于扩大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社会基础。给全世界留下深刻印象的是,2015年5月9日,习近平主席出席俄罗斯红场阅兵式,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在国际方阵中压轴出场,和着《喀秋莎》的激昂旋律正步走过红场。

  中俄共同捍卫二战胜利成果的举动,得到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这在乌法双峰会上得到了体现。2015年7月9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七次会晤乌法宣言》关注二战问题,欢迎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70周年”的第69/267号决议,坚决拒绝一直以来歪曲二战结果的企图,强调构建和平与发展的必要性。2015年7月10日,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发表关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70周年的声明,充分肯定二战胜利的伟大意义,高度评价中国人民的英勇精神和功绩,充分肯定了中国人民在抗击日本军国主义的战争中英勇奋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的巨大牺牲,呼吁要防止新的反人类的危险思想抬头,坚决反对从道德和法律上歪曲二战成果,以及忘记这一全人类悲剧教训的图谋。乌法双峰会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关注表明,捍卫二战胜利成果,维护世界和平、公正和正义正在成为国际主流声音。

  历史不容歪曲和篡改

  “可以宽恕,但不可以忘却”,约翰·拉贝告诫人们,承担战争的精神责任、保持对历史的敬畏,是走向战后和解的唯一道路。德国前总统魏茨泽克指出,谁不反观历史,谁就会对现实盲目;谁不愿意反思暴行,谁将来就可能会重蹈覆辙。然而,总有一些人出于各种各样目的,有意无意地忘记历史、歪曲历史,甚至篡改历史。为了牢记历史,不让类似二战的悲剧重演,中俄政府和人民隆重开展纪念活动,就是要给那些企图为侵略战争翻案的势力敲响警钟。普京总统在谈到俄中两国共同庆祝“胜利日”的意义时说:“我们共同庆祝这一节日是自然的事情。其目的不仅是为了对我们的老战士表示尊重,同时,庆典活动还可以让现代人否定纳粹和军国主义,使此类现象在我们国家和人类历史上不再重演。”

  最近几年,在欧洲,频频出现试图改写二战历史的声音和行为,意在贬低苏联在粉碎法西斯主义和纳粹主义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他们贬低、丑化苏联在二战中的历史作用,根本目的在于否认俄罗斯作为二战胜利国的地位,破坏当今俄罗斯的形象。正如普京总统所说,某些势力就历史问题试图向人们、特别是年轻一代灌输谎言和非常危险的观点。因此,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不单纯是举办纪念活动,也将是一项对二战历史正本清源的教育和宣传工作。普京总统郑重指出,反对任何企图否认和歪曲历史的图谋,反对任何美化法西斯和军国主义分子,抹黑解放者的行为。俄有关部门应利用各种机会让民众了解国家历史以及先辈的军事和劳动功绩,培养民众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他们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

  同样,在亚洲,仍然有少数人想为日本的侵略历史翻案,他们无视在侵华战争中残杀数以千万计无辜生命的铁的历史事实,一再否认、掩盖甚至美化日本侵略历史,逆历史潮流而动。在日本有一种说法,这场战争已过去70年了,跟现在没什么关系,是过去的事情,为什么中国老是揪住不放?似乎中国在找日本的茬,故意刁难日本。其实不然。中日关系目前处在比较困难的时期,谁之过?2015年3月31日,李克强总理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总编辑巴伯专访时表示,根子还是怎么正确认识二战这段历史,怎么能够汲取这段历史教训,不让战争重演。日本领导人既要继承其前人创造的历史成就,也应当承担前人犯下侵略罪行的历史责任。不是中国在历史问题上揪住不放,而是日本在侵华历史问题上遮遮掩掩。日本在参拜靖国神社、南京大屠杀、慰安妇、历史教科书等问题上做了很多不光彩的文章。但历史就是历史,想翻案是极其不得人心的;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无法加以改变,妄图改写历史是不会得逞的!

  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牺牲,无论如何也要保留用鲜血和生命写下的真实历史,绝不允许任何人否定、歪曲甚至美化侵略中国的历史。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中国旷日持久的抗战,用3500万人伤亡的巨大牺牲,牵制并消灭日本陆军大部分主力。中国的顽强抵御,推迟了德、意、日轴心国的军事联合,使日本在欧战爆发时未能及时在军事上配合德国;中国艰苦卓绝的努力,阻碍了日军的北进图谋,消除了苏联卫国战争的后顾之忧;中国排除万难的相持和远征,打乱了日军的南下布局,避免了法西斯势力的合流。中国的持久抗战成为东亚和太平洋战场能够转入战略反攻的重要原因。在这场战争中,“东西方一起抗击了有史以来最黑暗的邪恶力量”。

  中俄关系健康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

  中俄在长期交往中逐步形成了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确立了“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和平思想,成为维护地区乃至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因素。中俄又同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相互之间形成了新型国家关系,为世界树立了良好典范。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俄关系不断向前发展。俄罗斯是中国周边最大邻国和世界大国,中俄两国拥有广泛共同利益。两国都坚定支持对方发展复兴,坚定支持对方维护核心利益,坚定支持对方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和社会政治制度,务实合作取得重大进展。两国从“互相视为友好国家”到“建设性伙伴关系”,从“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到“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一步一个脚印,合作水平不断提升到新的高度。普京总统热烈欢迎习近平主席今年5月的访问,高度评价俄中两国关系发展水平,指出俄中是真正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各领域各层面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交流合作。

  习近平主席访问俄罗斯期间,两国元首共同签署并发表了《中俄两国关于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倡导合作共赢的联合声明》、《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并见证了能源、交通、航天、金融、新闻媒体等领域多项合作文件的签署。两国元首商定,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从战略高度、以更广阔视野全面扩大和深化中俄双边务实合作,扩大相互开放,深化利益交融,更好促进两国发展振兴,拓展欧亚共同经济空间,带动整个欧亚大陆发展和稳定。

  中俄两国战略合作不具有排他性,是“结伴不结盟”,不针对任何第三方。然而,西方部分舆论对中俄关系不断深化疑虑重重。一方面,西方担心中俄关系会走向结盟;另一方面,西方力图证明中俄其实是彼此潜在的“对手”,不可避免存在各种“矛盾”和“互疑”。事实上,中俄走近是因为能做到相互了解、相互包容、相互尊重,妥善处理各种分歧,本来大国关系都应当如此,却只有中俄做到了这一点,这是非常值得深思的。

  “所有人其实就是一个整体,别人的不幸就是你的不幸,不要以为丧钟为谁而鸣,它就是为你而鸣。”这是海明威著作中的一句名言,发人深思,令人警醒。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但现在仍有一些国家和势力固守冷战思维,迷信零和博弈,否认历史真相,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要求背道而驰。正如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报》发表的文章中指出,“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共赢而不是零和,才是人类社会和平、进步、发展的永恒主题”。人类只有携手前进,同护和平,共促发展,才能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新世界。(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所长)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