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挖掘民俗文化宝藏须讲方式方法
郝伟
//www.workercn.cn2016-06-15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更多

  

  民俗文化是民众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民俗文化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古往今来,它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影响,不但蕴含文化传承基因和寄托着浓浓乡愁,还是发展文化产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载体。

  遗憾的是,当下不少地方守着民俗文化这个“金饭碗”却不知如何用或用不好。比如,一些传承了几百上千年的民俗项目面临着“人亡技绝”的境地,还有的“挂羊头卖狗肉”,将民俗与商业文化简单、机械、粗暴嫁接,其文化内核逐渐流失或变味。

  挖掘民俗文化内涵,借助产业化手段传承弘扬是一个有效抓手,政府的推动和引导至关重要。可加大扶持引导力度,对民俗保存、传承情况调查摸底,聘请业内专业机构作好发展规划,推动其走出“无效益”的境况。此外,大力发展实力强、影响大的民俗文化龙头企业,从资金、土地、政策等方面予以优惠支持,打造一批领军企业等经营实体十分必要;要引进来、走出去并举,广泛吸纳人才、资金、技术等,为民俗文化产品研发、生产、营销、消费、扩大再生产创造优越环境,搭建良好平台。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民俗文化宝藏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用活用好要讲究方式方法,应把握度。无论民俗文化如何开发,挖掘、保护、传承其文化内涵是第一位的,过度开发的商业化之举只会坐吃山空、得不偿失。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