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基于融水苗族自治县安太乡民俗活动的实践
//www.workercn.cn2014-02-27来源:广西日报
分享到:更多

  

  范生汝

  安太乡地处融水苗族自治县中部,聚居着苗、瑶、侗、壮、汉等五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5%,有着极其丰富的民俗资源。打同年、坡会、正月十三芦笙节、新禾节等节庆活动声名远扬,芦笙踩堂、斗马、斗牛、对歌、坐妹等风俗民情独具特色,犹如一个巨大的民俗宝库。这些民俗活动适合农民的认知方式和审美习惯,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人气旺、风气正,健康文明。安太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的文化建设。

  一、优秀民俗活动的开展在推动当地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从安太乡的实践看,优秀民俗活动对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与开展优秀传统民俗活动相结合,增强农村文化的向心力。优秀传统民俗活动是民族文化的历史积淀,是传承千年经久不衰的民族文化的经典之石。开展优秀传统民俗活动,以活动来拉近文化保护和传承与公众距离,唤醒民众的文化自觉保护意识,培养了民族文化自豪感。二是与开展优秀传统民俗活动相结合,增强农村文化的亲和力。民俗文化是建设和谐农村和先进文化得天独厚的根基。像打同年这样的民俗活动,包含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和谐、开放、可持续发展的时代特征,能够增强农村文化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三是与挖掘优秀传统民俗活动精品相结合,增强农村文化的影响力。民俗文化以其特有的表达方式以及独特的艺术魅力,陶冶人的情操,凝聚人的精神,提升人的素质。打同年民俗活动集娱乐、婚姻、结盟为一体,扶持这样有代表性的民俗活动,并充实完善、增加看点,可以不断增强农村文化的影响力。

  二、以开展优秀民俗活动为载体更好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的建议

  创新完善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文化发展管理体制机制。针对新形势下农村文化建设的需要,强化政府责任,强化财政扶持,规范市场管理,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督、协调、指导、引领作用,充分调动村民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组织开展丰富多彩、老少皆宜、村民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满足各年龄层次的文化服务需求。

  大力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加强民间文化队伍、专业文艺工作者队伍及文化组织管理者队伍建设,认定和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训指导民间文化带头人,培育农村文化专业户和文化骨干,培养农村文化管理人才,发挥示范专业户、示范村及示范乡的示范引领作用。

  加大投入,建设形式多样的农村文化阵地。进一步加大对文化建设特别是农村文化建设投入和支持的力度,多渠道筹措资金,充分调动社会力量,逐步建立国家、集体、个人、社会相结合的农村文化建设的多渠道投入体系。采取政府投资、城乡共建、文化帮扶、社会捐助、民办以及租赁等多种方式,逐步形成农村文化设施的网络化格局。

  (作者单位:自治区政府办公厅)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