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缅怀“民族脊梁” 凝聚更多力量
何勇海
//www.workercn.cn2016-06-16来源:新疆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从6月11日起新华社推出大型人物专栏报道“民族脊梁”。让我们在回望与缅怀中,感受中国共产党的神圣宗旨,感受共产党人的崇高品质,首期报道的是革命烈士方志敏。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也于当天推出《民族脊梁》专栏,展现中国共产党95年的历史中一批优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首期介绍的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

  脊梁本为“脊背”之意,在这里则比喻在国家与民族图存、崛起、强盛中起到中坚作用的人。正如一首雄浑的歌曲所唱:“山有脊梁不塌方,虎有脊梁敢称王,人有脊梁腰杆硬,顶天立地响当当……”中华民族之所以成为伟大、坚韧、奋进的民族,就是因为一直都有不少“民族脊梁”在擎雨雪、擎风霜。又恰如鲁迅所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生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在今天,我们理应缅怀远去的“民族脊梁”。因为那些“民族脊梁”出于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对社会的担当,克服一切困难,排除一切艰难险阻,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作出了巨大的奋斗与牺牲。没有他们,我们的祖辈不会摆脱苦难的生活,我们现在也不会有美丽的家园、幸福的生活、光明的前景。对于那些已消失在鲜活世界的“民族脊梁”,我们应该永远铭记他们建立的不朽功勋。

  有个大家耳熟能详的说法叫作“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像李大钊、方志敏等革命先辈,在血与火的较量中,一直没忘记自己的信仰和追求,没忘记自己所肩负的神圣使命,才有了浴血奋斗的决心和英勇牺牲的勇气,在生命最后时光他们都坦然面对生死,这就是信仰的力量。那些为信仰而战斗而牺牲的“民族脊梁”,值得我们永远怀念。如果我们将其忘记,岂止是对他们的背叛,也意味着我们对信仰的背叛。没了信仰,我们为何而活?

  在今天,理应涌现更多的“民族脊梁”。新华社、央视等推出“民族脊梁”报道,意在回望与缅怀中,激发我们的强大精神力量,挺起我们的不屈脊梁,争做当今的“民族脊梁”。远去的那些“民族脊梁”用他们的生命,为我们换来今天的独立自主,血与火的记忆永不褪色。今天我们民族的发展繁荣,更需要“民族脊梁”的推进。不管是战争时代还是和平时期,我们都需要一种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那就是“民族脊梁”。

  而今天的“民族脊梁”,表现在邓稼先等人的科技攻关上,表现在焦裕禄等人的亲民爱民上,表现在郭明义等人的无私奉献上,表现在杨利伟等人的一飞冲天上,表现在汶川大地震时人民子弟兵的冲锋在前上……这些“民族脊梁”,昂首挺立,光耀神州,让我们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期待出现更多“民族脊梁”,给我们带来无限荣光!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