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采好革命历史题材的富矿
//www.workercn.cn2016-07-14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军事文学和70后写作

  军事文学创作尤其是战争文学创作,一直是人类文学中的一大富矿。对于这一富矿的开掘,产生了诸多影响深远的经典之作,从《伊利亚特》到《战争与和平》,从《好兵帅克》到《静静的顿河》……这是一个很长的名单并且还会不断增加。军事文学如此受青睐,我觉得重要原因是:战争,用极其严峻的方式把人的命运和行动推向极端,它时时考验着身处其中的人,让他内在的人性、理想、欲望、心理、命运都处在一个重要而险峻的位置上,让他无法过多地修饰和隐藏。而文学,本质上就是对人心人性“最幽暗的沉默区域”的追问和体察,并从中发现值得珍视的光,从而让我们思忖我们如何生活,如何才能进入更好的生活,为了达到这点,我们时常会把日常推向险峻,有时不得不借助魔幻和变形的方式……而军事文学尤其是战争文学在这点上有着天然优势,所以它更是文学的,更会成为文学的。我生也晚,远离了战争,这当然是幸运和幸福,然而在我看来,对于有着血火考验、命运考验、灵魂考验的战争文学创作,70后作家也不应缺席,如果我们有朝向阔大、朝向经典的志向,那么革命历史题材的文学创作就应成为我们深入挖掘甚至再度挖掘的一大富矿。它,既会对我们的写作构成滋养,也会对我们的人生和智识构成滋养。

  前些日子曾参加一个关于70后写作的会议,有批评家用委婉的方式对70后写作提出批评,她说我们更多的是在完成“室内剧”——我理解她的这一指责。的确,时下我们的写作自觉与不自觉地进行着自我限制,更多地书写一己悲观,书写欲望和欲望的不得,书写“室内”的悲观愁苦,而对“在我之外”的更多、更广阔也更复杂的世界和人生缺乏审视与体察——我把它当作一个真诚而有针对性的警告。作为70后写作者,我想随着时间、年龄和写作自身的积累,我们中的许多人会不甘于只做“室内剧”,而希望能够有更广阔、更深刻、更雄厚的书写,希望展示和认知更多人的共通命运,而涉足于军事文学甚至战争文学,应是一个重要的选择。我们承认,对于抗日战争题材、红色历史题材的书写已经数量众多,为我们提供了诸多借鉴,但同时我们也认为,值得深入挖掘、开拓的点也同样众多,留给我们70后作家们的空间也很大。有人指出,苏联的卫国战争题材的书写,亲历者们未能提供出更为经典的文学,而对它的经典书写恰是他们的后辈作家完成的,因为这些后辈作家虽然缺失了战争经历,但他们却有更好的文学训练,更为广阔和宏观的视角,也有前人积累的拿来——我想,对于像抗日战争题材、红色历史题材的文学书写,尤其是经典化努力,70后作家更负有责任。

  完成这一书写,文学积累是一要务,而更重要的,是我们应当让自己努力地进入到那段历史岁月,努力寻找那些经历者的“灵魂”,尝试与他们相遇。我们需要完成与他们的“心灵对话”,需要了解他们更多的酸甜苦辣,了解他们的疼痛和承担,了解他们的付出和对付出的理解,了解他们想要的新世界新生活,了解他们的荣光和生长着的英雄情结,了解他们的挣扎和更大的悲悯……为了完成这种了解,其实需要与前辈“共同生活、灵魂对话”,时间上也不能太短。这当然是一项迫切的任务,我相信诸多70后的写作者们正在努力,而作为他们中的一员,我也愿意要求自己,期望能写出反映革命历史战争的好书。(李浩,作者为河北省青年作家)

1 2 3 共3页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