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申遗成功并非一劳永逸
谭敏
//www.workercn.cn2016-07-19来源:广州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遗产的大国,不能再走“重申报、轻保护、重开发、轻管理”的老路,只有放弃狭隘的短视利益,从长久着眼,把保护放在第一位,才可以让世界遗产真正“可持续”。

  7月17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40届会议上,湖北神农架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荣膺“世界自然遗产地”称号。两天前,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已被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达到50项,仅次于意大利的51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于1972年倡导并缔结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中国于1985年成为该公约的缔约国,起步虽晚,但后来居上,成绩显著,实属不易。据说,中国申遗项目已经有一百多个,申遗成功不易,但申遗成功并非一劳永逸,如何保护、守护世界遗产更难。

  要知道,就在神农架和花山岩画申遗成功的同时,利比亚、马里和乌兹别克斯坦三国的7处遗产地列入世界濒危遗产名录。利比亚、马里被亮“黄牌”主要因为动荡局势对两国遗产地造成损害和威胁,乌兹别克斯坦则因为地区旅游设施增加过快。

  中国的不少世界遗产此前也面临过同样的问题。在2007年的世界遗产大会上,因为“旅游业过度开发、遗产地不堪重负”,我国就曾有包括丽江古城、故宫、颐和园在内的6处世界遗产被亮“黄牌”。“复真观改建成宾馆”“曲阜孔庙水洗事件”“故宫星巴克事件”……世界遗产被“过度开发”事件也频频被曝光。

  世界遗产天然自带光环,申遗成功后,关注度必然大大增加,并非要“养在深闺人不识”,合理的开发与利用,将其打造成为旅游景点,让更多人认识与了解这些世界遗产,也是世界各国通行的方式。但是,如何把握好开发与利用的度,在开发与保护中保持相对的平衡,也一直都是世界遗产需要面对的难题,其难度不亚于漫长的申办过程。

  我们之前在保护与利用世界遗产方面确实走过不少弯路,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仅一个张家界为了摘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黄牌”,就拆除了景区内价值2亿多元的建筑。应该说,通过经济实力的增强和人们文化保护意识的提高,大家也逐渐认识到,为了一时经济利益破坏文化遗产不仅是对传统历史文化的亵渎,在经济发展方面也是不可持续的。我们现在一直提及文化自信,文化自信的关键就是确实要懂得中华文化所具有的高度和在人类文明中的价值。尊重、爱护文化,文化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遗产的大国,不能再走“重申报、轻保护、重开发、轻管理”的老路,只有放弃狭隘的短视利益,从长久着眼,把保护放在第一位,才可以让世界遗产真正“可持续”。申遗成功只是第一步,如何让这些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瑰宝与自然资源都能够长久留存下来,让更多人认识,才是更值得思考的。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