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深化党史研究的着力点
李庆刚
//www.workercn.cn2017-11-17来源:学习时报
分享到:更多

  

  中共党史研究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在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深化党史研究,党史前辈大家如龚育之、张静如、郭德宏等都作了相关论述,提出了许多富有启发性的观点和见解。揆诸其观点,结合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有关新观点新论述,深化党史研究,可从以下几方面继续作进一步探索。

  第一,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角度深化党史研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革命的最终目的,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主线。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中明确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最根本的、起决定作用的仍是“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也强调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因此,应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党史研究范围之中,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标准,来衡量政党、集团和个人的历史作用,来评判历史事件的性质、作用和意义等。

  第二,从现代化的视角深化党史研究。“现代化”也是十九大报告的一个关键词。推进现代化建设,是党的三大历史任务之一。尽管现代化理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流行的,但它与马克思恩格斯所追求建立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有相通之处。实现中国的现代化,也是中国共产党一直追求和奋斗的目标。中国共产党96年的奋斗史,就是追求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1949年以前是变被动现代化为主动现代化的阶段,1949年以后是主动现代化的阶段。应深化对中国共产党在推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决定性作用的研究;对重大历史事件的作用,对个人和群众的考察,也要从中国现代化的角度进行分析,即看他们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起了什么作用。

  第三,从社会发展和变革的角度深化党史研究。“发展”与“变革”也是十九大报告出现频次很高的热词。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进步,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一个质量互变的动态过程,社会是在发展和变革两种状态的交替过程中前进的。中国共产党通过96年的奋斗,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伟大飞跃彪炳史册,但并非一蹴而就。我们既要重视对社会变革(革命)的研究,也要关注对发展(进化)作用的梳理;既要把发展过程看作社会变革的基础,也要探究社会变革是怎样促进社会发展的。

  第四,从社会意识的角度深化党史研究。历史唯物主义非常重视社会意识,党史也应该重视对社会意识的研究。在承认和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基本原理的前提下,不能忽视社会意识的反作用和影响力。首先,应加强对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研究,这也是十九大报告非常重视的一个方面。其次,在研究系统化的社会意识的同时,还应该重视对非系统化的社会意识即社会心理的研究,研究它与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关系。再次,要重视对社会思潮的研究,揭示各种社会思潮的哲学基础及其发生发展状况,研究马克思主义同各种敌对思潮之间的斗争等。

  第五,从创新研究方法入手深化党史研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深化党史研究的第一动力。党史研究要在坚持科学性、政治性结合的过程中大力创新,特别应大力推动研究方法的创新。2010年在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指出:“既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优良传统,坚持和发展党史工作积累的成功经验和方法,也要吸收借鉴古今中外史学研究的有益经验和方法,还要积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创新党史研究的手段、方法、载体。”这实际上对深化党史研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是党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