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民办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四个突破口
肖磊
//www.workercn.cn2015-04-14来源:吉林日报
分享到:更多

  

  2014年初,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明确提出要“引导一批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这意味着部分地方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决策。在此背景下,民办本科高校要走好转型发展之路,关键是找准突破口。

  一、以转变观念为突破口,为转型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思想氛围。

  民办本科高校转型发展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但最关键的还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没有思想观念更新,没有良好的舆论环境和思想氛围,没有对转型发展的现实要求,谈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只能是一句空话。目前,制约转型发展的思想观念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

  一是传统的教育观,是指用精英教育的传统思维,把不同的办学类型与办学水平划等号,认为研究型大学办学水平最高,教学型大学次之,而具有职业教育性质的大学办学水平最低。这种观念的产生,是由于一些民办本科高校在办学中沿袭了普通高校的办学思路,担心转型发展会降低自己的办学水平,影响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其实这种认识是对教育的极大误解。教育类型体现的是不同教育任务的分工,在我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之所以形成多种类型的高等教育结构体系,主要原因:一是适应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二是科学进步、技术发展、产业升级对人才需求的类型日益多样化,这就要求不同类型的高校应承担起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任务。高校类型的多样化,犹如自然界生态平衡的多样性一样,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不必为转型发展担忧了。

  二是传统的人才观,目前表现最为突出的是用精英教育的标准来评价人才,认为只有考试得了高分,上了名牌大学,尤其是国外名牌大学的人才算人才。这种人才观的最大弊端是给受教育者灌输一种身份意识,使人成才的目标越来越单一,使学校教育难以摆脱精英教育的束缚。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接受教育的年限,从整体上提高国民素质;二是培养多种类型的人才,让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到各行各业去工作,从整体上提升我国生产与服务水平,实现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实际上,任何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都不可能由一种人才来实现,人才观念的转变不仅涉及学校、学生、家长以及用人单位的观念转变,更关键的是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尽快制定出多类型的大学评价标准,避免用一个尺度衡量高校的教育质量,这个问题不解决也将会拖住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步伐。

  三是传统的职业观,是指把众多的职业划分为多个等级,认为大学毕业生,只有考公务员,或到机关事业单位,或到科研院所工作才是好职业。如果到基层,尤其到中小企业当一名技术工人就没出息。这种职业观实际上是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思想的延续,如果不解决,也会对高校的转型发展带来不良后果。总之,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前提。

  二、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为转型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必由之路。有了这种合作关系,高校才能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此外,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对学生的实习条件要求很高,这对建校时间短,资金较缺乏的民办本科高校来说是一大难题。因此,民办本科高校能否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对其转型发展具有尤其重要的意义。

  三、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突破口,为转型发展提供切实保障。

  民办本科高校的师资队伍无论从数量、质量和结构几个方面看,都与转型发展的要求有着较大的距离。一些民办本科高校在人才招聘中比较注重高职称、高学历的人数比例,导致教师中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数比例过低,具有“双师型”素质的教师尤其缺乏,成为了制约民办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瓶颈。民办本科高校应针对自身实际,采取“培养、引进、稳定”三者相结合的方针和措施。一是人才培养,学校应尽快制订“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对学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加大培养力度,给他们创造更多到企事业单位学习实践的机会,使他们尽快成为“双师型”教师。二是人才引进,学校还应针对教师结构不合理的现状,面向社会广纳人才,积极从企业、科研院所、事业单位聘请具有较丰富的教学和实际工作经验的高级人才来校任教或支教。三是稳定人才,针对民办本科高校建校时间短,社会对民办本科高校办学体制认识上的误区,如何稳定和发展这支队伍是学校在转型发展中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因此,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应特别注重制度创新,营造良好的选人、用人、留人的工作机制与环境。在必要的情况下,学校也可制定并实施“教师安心工程”,加强与教师的沟通,倾听他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切实解决他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增强他们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凝聚力,使促进学校的发展,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动和崇高使命。

  四、以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为突破口,为转型发展增添动力。

  “地方性”是民办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关键词,民办本科高校如何为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既是其应尽的职责,也是衡量其是否实现转型发展的标志。长期以来,一些民办本科高校由于忽视了地方性的特点,导致其在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上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渐行渐远,具体表现为“三个脱离”:一是学校的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发展需求脱离;二是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脱离;三是科学研究与产业发展脱离。这些都严重削弱了民办本科高校为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的职能。民办本科高校要解决“三个脱离”的问题,就要在转型发展中坚持做到面向省情,了解省情,研究省情,结合省情的实际需要优化专业设置,创新教学模式,使学校教育与地方产业需求有效对接,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