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用制度红线杜绝打孩子
华羽
//www.workercn.cn2015-05-20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连日来,虐童消息接连曝出,令人揪心。南京的养母虐童、安徽的生母虐童事件还未脱离公众视线。近日发生的“西宁5岁女童因偷吃饼干遭其父母殴打致死”等新闻,似乎都在告诉我们,这一切都只是家长虐童现象的冰山一角。

  中国孩子被打的理由,常常是父母们口中的“不听话”“不做作业”“撒谎”。一次次的悲剧周而复始地上演,我们不禁要问,未成年人保护之路究竟还有多远?

  从施暴主体看,这些家长们是对未成年人有监管责任的人,与未成年人存在特殊的血缘关系。从施暴动机看,很多父母对未成年人施暴似乎也并非出于残害的恶意动机,而是“为了孩子好”“打是爱”“爱之深责之切”。殊不知,不论出自什么动机,暴力都会对孩子造成身心的伤害,并容易养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对孩子成长极为不利。

  很多时候,孩子只是成了父母不良情绪的出气筒。这种粗暴愚昧的手段根本不可能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因此,真正爱孩子,就要坚决拒绝家庭暴力。

  当前,由检察机关办理的虐童案件只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受侵害案件的一小部分,更多的未成年人受侵害案件目前还很难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置,尤其是家庭内部成员的侵害。未成年人保护举措、机制、法律都亟待完善。并且,由于传统文化和法律制度等多方面因素,父母对未成年人子女拥有绝对的支配权,并排斥公权力的干预,怎么教养孩子,是“自己的事”,外界很难参与其中。法律对儿童的保护是通过监护人来实现,而如果对儿童实施家庭暴力的加害者就是监护人,这样的侵害就很难被发现,现有的保护救助机制及法律亟须改进并完善。

  令人欣慰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广泛讨论,当前社会对打孩子尤其是虐打儿童属于侵权的共识正在形成。从过去的经验看,从认识到学校里体罚学生不对,到全面禁止体罚学生,也都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只要周密设计、妥善应对,建立健全包括司法、公安、妇联、社区在内的家庭暴力防御管理体系,用制度红线来约束家庭行为,提高对施暴家长的违法代价,中国同样可以与世界许多国家一样,全面禁止包括校内和家庭在内的任何体罚。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