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深入理解“两个不可替代”思想 积极投身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伟大时代
张怡恬
//www.workercn.cn2016-05-26来源:重庆日报
分享到:更多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通篇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纲领性文献。其中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的“两个不可替代”思想,深入把握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律,深刻阐释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意义、地位、作用,突出强调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凝结着我们党对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的殷切期盼。深入理解这一重要思想,对于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大繁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两个不可替代”思想深入掌握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律,进一步阐明了哲学社会科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两个不可替代”思想深刻揭示出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深化了对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律的认识。

  首先,在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实现各项既定目标上,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出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之间的关系和紧密的内在联系。自然科学研究的目的是掌握自然界的运行规律,通过自然科学和技术来控制和支配自然力。但自然科学成果要进入生产过程,必须通过人们的社会结合和社会交往,通过劳动的组织和管理。这些社会运行规律,恰恰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状况不仅影响科学技术的整体水平,而且影响到知识形态的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物质的现实生产力的程度。换句话来讲,没有哲学社会科学的支撑,自然科学无法独立发挥作用。在各个层次上,大到国家、小到企业的发展道路、发展战略、发展规划、组织制度、组织管理等等的设计与实施,都要运用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对于人类社会总体及各领域的发展规律的认识和运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处理等,也都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提供认识论、方法论和知识的支撑。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坚持和完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实现,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都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发挥关键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其次,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上,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人与人的关系、人类社会现象和人类的精神现象是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在一定意义上说,哲学社会科学是在人们的头脑里搞建设,并树立起社会主流的世界观、价值观。如果哲学社会科学的建设成功,就能把人们紧紧团结起来,为了共同理想而奋斗;如果哲学社会科学的建设失败,则会使社会成为一盘散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面对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和非主流同时并存、社会思潮纷纭激荡的新形势,如何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

  “两个不可替代”思想进一步阐明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地位,肯定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战略必将明确,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建设力度必会加大,哲学社会科学的训练培养教育体系、学术评价体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必将完善,这必将赋予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大繁荣以强大动力,开启一个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新时代。

  “两个不可替代”思想展现出世界文明史和中华文明史的恢弘视角,得出了一系列科学认识和科学结论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两个不可替代”思想是在总结世界文明史和中华文明史的基础上得出的。总书记在讲话中回顾了世界和我国发展的大历史,历数了古今中外的大思想家,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历程。以这样一个宽广恢弘的视角观察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可以得出一系列科学认识和科学结论。

  首先,从世界文明发展史看,思想上层建筑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基础发挥着巨大的反作用。以至于“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这一方面说明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说明哲学社会科学是时代的产物,是思考和研究当时当地社会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结果。同时,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发展是一个吸收前人思想并推陈出新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在创立中就大量吸收借鉴了前人创造的成果。这启示我们,今天发展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也要吸收借鉴一切有益成果,同时一定要坚持老祖宗不能丢,做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其次,从中华文明史看,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其中既包括升平之世社会发展进步的成功经验,也有衰乱之世社会动荡的深刻教训,还有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都可以作为今天发展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借鉴。比如,关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关于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关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关于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的思想,关于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思想,关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等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丰富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供有益启发。中华文化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我们所说的“中国特色”,既是指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也包含了中华优秀文化所富有的独特魅力。

  第三,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是以马克思主义进入我国为起点的,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逐步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当代中国找到的通向真理的正确道路。因此,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然地,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两个不可替代”思想明确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时代课题,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地位更加重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使命更加光荣

  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源于不可替代的研究成果。在全面小康冲刺期、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期和转型发展关键期,我们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问题和挑战的艰巨性、独特性意味着哲学社会科学必须有更大作为。新形势下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研究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努力揭示我国社会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大趋势。比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高改革决策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等等方面,都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提供规律认识、提供理论支撑、提供解决现实问题的答案。

  当代中国正在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思想勃发、大家辈出提供了根本前提和广阔空间。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才能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不负党和人民重托,无愧这个伟大时代。(作者系人民日报理论部高级编辑)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