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教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林建华 周鑫岩
//www.workercn.cn2016-05-31来源:大连日报
分享到:更多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系列讲话内容丰富,充满真知灼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行性。因此,全面把握与领会习总书记关于教育的系列讲话精神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教育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习近平总书记一贯关心教育、重视教育,特别强调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在清华大学建校105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发来贺信,强调“办好高等教育事关国家发展民族未来”,并强调指出:在21世纪的今天,几千年来人类积累的一切理性知识和实践知识依然是人类创造性前进的重要基础。只有不断发掘和利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和丰富知识,才能更好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自己,才能更好开创人类社会的未来。2013年9月,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表视频贺词时,习总书记指出,中国将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努力让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

  由此可见,教育关系着国家长治久安和民族繁荣昌盛,是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阶梯,集中反映了一定社会对于所要培养的人的总的要求。可以肯定地说,人才已经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人才竞争的背后是教育的较量,党和政府也始终把教育作为治国的重要方略。正因为如此,习总书记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提出,没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难以顺利实现。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教育,重视人才培养,为人才培养和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教育必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行动的坚定源自于理论认识的清醒。习总书记高度重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育中的导向作用,认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在2014年“五四”青年节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习总书记提出了树立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途径:一是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知识是树立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要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二是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同时,还得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做到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三是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只有是非明,才能方向清、路子正。这其中的关键是要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做到稳重自持、从容自信、坚定自励。四是要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只有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教育要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是发展当今中国教育最重要的“活水”之一。习总书记指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和法家、道家、墨家、农家、兵家等各个思想流派相互切磋、相互激荡,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文化大观,丰富了当时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这其中包括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关于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关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关于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的思想等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精神命脉,也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习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讲话强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不仅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也能够为中国教育提供精神滋养,应该很好地继承和发扬。

  另一方面,习总书记提出对待传统文化要有正确的态度,要清醒认识到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在运用传统文化进行教育过程中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育人的时代任务。

  教育发展必须要充分重视全体教师作用的发挥

  荀子曰:“徒法不足以自行。”教师是育人的主体,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力量,在教书育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就像梅贻琦先生说的那样:“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习总书记对此解释说:“我体会,这样的大师,既是学问之师,又是品行之师。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

  可以说,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情操对学生价值观的养成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习总书记在2013年中国第29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对全国广大教师提出了“三个牢固”的殷切希望,即: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作出贡献。(作者分别系辽宁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