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军事国际-正文
近水楼台先得月
内蒙古自治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www.workercn.cn2016-07-18来源:内蒙古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中蒙要做互利共赢的好伙伴。“近水楼台先得月”,中蒙地理相邻、经济互补,中方的市场、资金、技术、通道和蒙方的资源富集优势互补性很强,有很多合作机遇。

  ——2014年8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蒙古国国家大呼拉尔发表题为《守望相助,共创中蒙关系发展新时代》的重要演讲

  “近水楼台先得月”出自北宋诗人苏麟的《断句》。原文为“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因被南宋的俞文豹记录在《清夜录》中,使该句得以传世。《清夜录》中记载:“范文正公镇钱唐,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公即荐之。“文中的范文正公即为北宋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范仲淹。范仲淹在杭州做知府时知人善任,按照城中官员的特点,为他们安排了可以发挥各自才干的职务。苏麟时任巡检官,由于在杭州外县工作,所以未能得到提拔。一次,苏麟见到范仲淹,便献诗一首,诗中有这样两句:”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意为靠近水边的楼台因为没有树木的遮挡,能最先看到月亮的投影;而迎着阳光的花木能够最早发芽,也容易形成春天的景象。范仲淹读后心领神会,后为苏麟安排了合适的职位。

  2014年8月,习近平主席在蒙古国大呼拉尔发表演讲时,借用一句“近水楼台先得月”,一方面阐明了中蒙两国互为近邻,并依托地缘优势获得优先合作发展机会的现实;另一方面也勾勒出了两国未来还将在更大的空间、更多的领域加强合作的可能和远景。

  中蒙两国的“楼台”有多近?

  从地缘层面来看,中蒙两国腹背相依,边界线长达4709.6公里,约占中国陆路边界线的21%,蒙古国边界线的58%.中蒙两国共有边境口岸14对,约占蒙古国口岸数量的一半。通过这些口岸,中蒙两国货物运输距离近、费用少、成本低,中蒙经贸合作如虎添翼。

  从国家关系层面来看,蒙古人民共和国是最早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国家之一。中蒙建交67年以来,友好和合作是两国关系发展的主基调。1994年的《中蒙友好合作关系条约》和1998年的《中蒙联合声明》奠定了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到2003年两国宣布建立睦邻互信伙伴关系,2011年升格为战略伙伴关系,2013年双方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蒙古国战略伙伴关系中长期发展纲要》。随着蒙古国矿业兴国战略的实施,2011年蒙古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中蒙经济联系也变得更加密切。2014年8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访蒙,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蒙古国关于建立和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两国关系迎来了历史最好的发展时期。

  从经贸往来层面看,1994年中蒙双边贸易额仅有1.2亿美元,自1999年起中国成为蒙古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并连续保持16年。到2015年,两国贸易额达53亿美元,占当年蒙古国对外贸易总额的62.6%,中蒙贸易额20年间增长了近50倍。经贸规模的大幅增长,原因主要在于两国产业结构互补性强。作为内陆草原国家,蒙古国的主要产业包括矿业、农牧业、交通运输业等,矿业是其支柱产业。蒙古现已探明80多种矿产和6000多个矿点,煤、铜、铁、磷、石油等矿藏储量丰富。而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期的中国是蒙古国矿产品的最主要购买国。同时,中国生产的机电产品、农产品、建筑材料、纺织品等颇受蒙古国消费者的青睐。此外,1998年至2013年,中国曾连续15年成为蒙古国的最大投资国。目前,在蒙古国的矿产资源勘探开采、建筑、畜产品加工等领域,累计注册的中资企业达6500余家,占在蒙外资企业总数的一半以上。

  从人文交流层面来看,1994年中蒙两国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蒙古国政府文化合作协定》,推动了两国文化交流的进一步深化发展。自此开始,两国在学术、体育竞技、新闻出版、教育、科技、医疗、旅游等领域开始了广泛合作。此外,中国内蒙古与蒙古国同为草原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和存在空间,语言相通、习俗相近、历史文化一脉相承,人民间的友好往来源远流长,彼此有着特殊的亲近感和认同感,凭借这些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内蒙古在中蒙两国的文化交往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

  未来中蒙两国合作的“月光”有多亮?

  与我国陆上接壤的14个国家中,蒙古国是与我国没有领土争端,在政治上不存在重大分歧的重要邻国,且双边贸易发展顺利,因此,发展对蒙关系成为我国外交政策的优先方向之一。自2013年起,中蒙两国领导人会晤频繁。国家主席习近平同蒙古国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通过2013年9月的上合组织峰会、2014年2月的索契冬奥会、5月的亚信峰会、8月访蒙、9月的中俄蒙三国元首会晤、11月APEC峰会、2015年7月的中俄蒙三国元首第二次会晤等机会,进行了多次会面。特别是2014年8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蒙,将蒙古国作为出访单上的唯一国家,更是体现了对蒙古国的极大重视。通过此次访蒙,两国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签署了涉及政治、经贸、人文等各个领域的26项合作文件,标志着中蒙关系进入了历史最好的发展时期,并朝着更高的合作水平迈进。

  习近平主席访蒙表达了加强与蒙合作的友好意愿和解决当前问题的重大决心。面对蒙古国对中国崛起的谨慎态度,习近平主席在蒙古国国家大呼拉尔发表演讲时提出“欢迎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并多次表达了应加强双方互信,中国愿同蒙古国分享发展成果,愿意为包括蒙古国在内的周边国家提供共同发展的机遇和空间,乐见蒙古国同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支持蒙古国为创造良好的外国投资环境所作努力的意愿,指出中国的发展必定会为包括蒙古国在内的合作伙伴带来巨大市场和机遇。此外,习近平主席此次对蒙进行精准外交,采取了“走亲戚”的出访方式,突出了对蒙的重视。他提出以“亲、诚、惠、容”的理念发展邻国关系,得到了蒙方高度评价,这必将会为中蒙关系和地区合作发展创造更多机遇。对于蒙方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现状,中国邀请蒙古国以创始成员国身份参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建设,并在《中蒙建立和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中明确体现了双方将进一步加强边境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口岸通关能力,加快推动中蒙铁路、公路、矿区基础设施和矿能资源大项目产业投资合作的内容。可以说,中国与蒙古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为国际社会树立了国家关系发展的典范,并凸显了未来中国的发展将会使各邻国在更多领域受益的必然。

  蒙古国与我国深化经济合作意愿增强。一方面,自上世纪90年代起,蒙古国出于国家安全考虑,制定了“第三邻国”外交政策。但经过多年实践,与美日等“第三邻国”的经济合作对本国经济发展促进作用不强。另一方面,自2014年起,由于外国直接投资和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矿产品价格下降,导致蒙古国经济增速持续高位回落,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形势严峻。2011、2012、2013和2014年其经济增速分别为17.3%、12.3%、11.6%和7.8% ,2015年跌至2.3%.而中蒙经贸合作的一系列数据表明,中国不但是蒙古国的好邻居,更是其最佳的经贸合作伙伴。因此,蒙古国在对中国崛起持谨慎态度的另一面,则是与中国加深发展经济关系的热切期盼。为振兴经济而“向南看”,成为蒙古国顺理成章的选择。此外,习近平主席访蒙时提出,历史上“草原丝绸之路”“茶叶之路”都途经蒙古,愿同蒙方加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下的合作,以及争取到2020年实现双边贸易额达到100亿美元的目标,无疑进一步增强了蒙古国深化与我国经贸合作的意愿。(执笔人:吴伊娜)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