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军事国际-正文
打通军民融合“最后一公里”
//www.workercn.cn2017-03-09来源:解放军报
分享到:更多

  

  军民融合发展的核心是要通过开放、协作、共享、转移,使技术、基础设施、人才等资源要素在军民两大建设领域同时迸发最大活力。

  融合不会自然而然发生。从近年实践来看,信息壁垒、准入门槛、标准分立等往往成为制约深度融合的重要因素。解决这些难题,既需要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也需要强化服务意识,为军民融合铺设桥梁和纽带,以优质便捷的服务促进和引导军地各方参与。服务保障体系是对军民融合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和政策制度体系的重要补充和完善。

  构建军民融合服务保障体系,旨在着眼“战场”与“市场”的无缝对接,运用信息化等多种手段,为融合参与者提供决策咨询、信息发布、资金扶持等专业化的服务保障。加强军民融合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有助于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融合发展环境,有助于进一步激发融合活力、降低融合成本、提升融合效率,打通军民融合“最后一公里”。

  从世界各国看,健全的服务体系是市场经济发达的重要标志,也是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础。美国依托成熟的市场和丰富的商业资源,形成了种类多样、功能齐备的服务保障机构,其国防部专门创建了名为“国防创新市场”的信息发布和互动交流网站,面向军事机构和海内外承包商开放服务,提高采办效益和水平。法国国防部为鼓励中小企业参加武器装备采办项目的竞争,依托各类商会、行业协会与中小企业建立了稳固可靠的联系机制。日本则主要由各军工企业组成的防卫技术协会、防卫装备协会等产业组织,承担防卫省与企业、民间团体之间的信息沟通和联系互动。

  近年来,我国军地各方在推进军民融合实践中也不断强化“以服务促融合”意识。军队搭建了军队物资采购网、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等平台。全国工商联专门成立了科技装备业商会,促进科技企业“参军”;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开始运行,在推动科技成果、科技资源交易和转移转化等方面迈出重要步伐。陕西西安深挖军工资源,探索出“园区+市场+平台”的军民融合发展模式;四川绵阳开设了全国银行业首家军民融合科技支行……

  可以预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健全完善,各类军民融合服务保障机构在打通军品与民品市场壁垒、促进军地资源融合共享方面,将发挥日渐重要的支撑保障作用。

  目前,我国已初步搭建起了军民融合信息发布、技术交易、需求对接等服务平台,但在推动成果转化、增值服务和资源整合等方面,依然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服务保障机构建设依然大有可为——

  拓展功能。着眼当前各类服务机构功能较为单一、存在服务空白等问题,进一步细分服务功能,提高专业化水平。例如,依托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探索实现电子招投标功能;探索专注于军民融合的“天使”投资、转化引导基金等机构建设。

  加强规范。着眼当前各类服务机构良莠不齐的发展现状,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强对服务保障机构的归口管理、资质审查、能力评级和风险防控等工作;军队也应强化“军民融合共同体”意识,既要把军方主办的各类机构办好办强,也要密切与地方各类服务机构的合作对接,协力将军民融合服务保障体系纳入规范化运行轨道。

  体系集成。着眼当前部分服务机构存在的“小、散、弱”等问题,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体系结构、优化战略布局,整合军地各类信息平台资源,打造全国统一、军地一体、权威高效的军民融合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精准对接需求,精准掌控资源;打通国家到地方、军内到军外,甚至国内与国外的服务保障网络,将军民融合的触角向更广阔的空间延伸。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