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幻灯片-正文
以改革创新发动城市文化发展的引擎
李永辉 李绍元
//www.workercn.cn2015-10-20来源:深圳特区报
分享到:更多

  

  近年来,深圳以改革创新驱动文化发展,打造了诸如儒家文化合唱交响乐《人文颂》、大型原创评剧《风起同仁堂》等文化艺术作品,彰显了深圳的文化原创品质,展示了深圳文化精品的独特魅力。图为《人文颂》演奏场景。

  近日,深圳正在全面启动“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工程,努力建设与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相匹配的文化强市。

  文化创新发展,动力在创新,出路在改革。对于深圳来说,“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建设文化强市进程中,我们面临很多问题,只能通过改革来解决。不改没有出路,迟改没有新路,改了没有退路!”实践证明,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解决制约文化创新发展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推动文化发展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让城市的每一个角度都渗透出强烈的文化创新精神,让城市的每一处风景都洋溢出浓郁的文化创新气息。

  当今时代,文化日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城市的根和魂。近日,深圳正在全面启动“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工程,努力建设与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相匹配的文化强市。这里所讲的“文化”,属于“中文化”的范畴,涵盖核心层、中间层、外围层三个“同心圆”。实施“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工程,关键在于围绕文化的三个“同心圆”,分别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城市精神文化体系,以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为标准的城市文化品牌体系,以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导向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这个目标,不仅需要树立“改革开放的前沿和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两个前沿”意识,抓住“解放思想,真抓实干,马上就办”三个关键词;而且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向创新要出路,以改革谋未来,发动城市文化发展的新引擎。

  一、在改革创新中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城市精神文化体系

  改革创新是深圳城市精神文化体系的灵魂。城市精神属于城市文化的“核心层”,凝聚着城市的思想内核。如果一座城市没有精神,就没有准确的核心理念定位,就没有奋勇争先的精神动力。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城市精神文化体系,关键在于以城市精神彰显城市特色风貌,引领城市未来发展。“深圳精神”形成于1990年,原为“开拓、创新、团结、奉献”。2002年经过社会各界大讨论和深圳市委常委会研究,修改为“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深圳城市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孕育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体现了经济特区的时代特色。毋庸置疑,在新的历史时期,与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相适应的深圳城市精神,依然蕴含着改革创新的基本元素。可以说,改革创新是深圳城市发展的先天基因,是深圳城市精神文化的基本内核。

  改革创新是城市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深圳是个移民城市,具有社会包容和谐、文化多元多样的特点。开放、包容、多元的移民文化,铸造了经济特区的品格秉性,提供了深圳改革创新的原初动力,成就了深圳特色的“创新型文化”。2007年,深圳被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评为全国“最受农民工欢迎的城市”。2008年,深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加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并被授予“设计之都”称号,这是中国城市首次被授予该称号。对于深圳来说,一方面,移民文化是改革创新的催化剂,另一方面,改革创新是特区移民文化发展的永恒动力。深圳城市文化的创新发展,需要发动改革创新的引擎,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来面对,以更加灵活的机制来管理,以更加宽松的制度来规范。近年来,深圳以改革的文化推动文化的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四次荣获“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称号。目前,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城市精神文化体系,需要继续深化文化领域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坚持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原则,让政府从具体文化建设中抽身而出,由“办文化”变为“管文化”,由“管微观”变为“管宏观”,由“直接管”变为“间接管”,由“单一行政管”变为“多种方式管”。继续简政放权,降低社会资本准入门槛,允许民间资本进驻非法律禁止的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多层次的文化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鼓励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源融合发展。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说过:“就中国人来说,几千年来,比世界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文化上团结起来,他们显示出的这种在政治、文化上统一的本领,具有无与伦比的成功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坚守我们的价值体系,坚守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发挥文化的作用。”深圳位于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交锋。多元的文化格局,多样的文化思潮,多变的价值观念,既体现了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竞争与活力,又带来了城市文化创新发展的困惑和迷茫。构建现代深圳的城市精神文化体系,必须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旗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构建以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为标准的城市文化品牌体系

  城市文化品牌体系属于文化的“中间层”,涉及城市文化的品牌传播力和影响力,包括城市的文化精品、文化活动和文化组织三个方面。

  完善文化产品评价激励机制,打造更多城市文化精品。文化精品是城市文化实力的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实践证明,没有创新,跟在别人后面鹦鹉学舌,是不可能有文化精品的。近年来,深圳以改革创新驱动文化发展,打造了诸如儒家文化合唱交响乐《人文颂》、大型原创评剧《风起同仁堂》、国内首部3D动画电影《熊出没之夺宝熊兵》等文化艺术作品,彰显了深圳的文化原创品质,展示了深圳文化精品的独特魅力。实践证明,改革创新是城市文化精品的“孵化器”。实施文化精品工程,走文化创新的道路,必须坚持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文化产品评价激励机制,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评奖机制,健全重点文化创作题材的评审、扶持和绩效评估机制,构建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科学的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加大对现实题材、原创作品和影响良好的文化作品的奖励力度,加大优秀文化产品推广力度,推动和鼓励主流媒体、公共文化场所在资金、频道、版面、场地等方面,为展演展映展播展览弘扬主流价值的精品力作提供条件。

  鼓励政府购买服务,丰富公共文化活动。为了让市民享受更高层次、更高品位的文化大餐,深圳需要丰富多彩的“城市文化菜单”。当然,丰富公共文化活动,不能让政府包办一切,而要鼓励购买服务。凡是可以通过采购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在不影响该项服务稳定供给的前提下,不妨采取政府“花钱买服务、养事不养人”的办法,以降低公共文化服务的单位成本,丰富公共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和水平。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做强公共文化组织。国有文化企业是文化精品的重要载体,是文化活动的重要推手。目前,深圳关山月美术馆、深圳博物馆、深圳市群众艺术馆、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深圳美术馆等单位,相继实施理事会制度改革,这是深圳市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做强公共文化组织的重要举措。构建城市文化品牌体系,需要深圳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从转换机制、调节功能入手,从增强“造血”功能着眼,推动各级各类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将公共文化服务导向与企业管理理念相融合,积极实施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开放民主的治理取向,初步建立分权制衡的管理架构,努力健全多元规范的监管体系,逐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组织的法人治理结构。

  三、坚持改革创新构建以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导向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探索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导向机制。构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建立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导向机制,创新文化服务供给方式,通过实施“民生微实事”、“民生大盘菜”、“幸福社区工程”等“微改革、微创新”项目,探索公共文化“超市式”供应模式,实现文化服务“百姓点菜、政府买单”,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以群众满意度和关注度为指向,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建立综合评审机制,改变当前由主管部门单一评价的绩效考核机制,创建由购买主体、服务对象及第三方评估机构组成的综合性评审机制。

  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便利化模式。文化的外围层主要涉及硬件设施。目前,深圳建立了全覆盖的文化设施网络,实施公共文化设施“免费服务”。但是,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深圳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依然存在诸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分布不均衡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构建以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导向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须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推出更多改革举措,开展“文化春雨”行动,建立以专业文艺人才为骨干、业余文艺人才为辅助的基层文化工作者队伍;创建“青年文体驿站”,优化社区、企业、学校文体器材配置,完善学校、企业、社区文体广场、图书馆、文化活动室服务功能;推广文化义工、文化社工和文化钟点工,开展送戏、送书、送电影“进社区”活动,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和便利化。

  文化创新发展,动力在创新,出路在改革。对于深圳来说,“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建设文化强市进程中,我们面临很多问题,只能通过改革来解决。不改没有出路,迟改没有新路,改了没有退路!”实践证明,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解决制约文化创新发展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推动文化发展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让城市的每一个角度都渗透出强烈的文化创新精神,让城市的每一处风景都洋溢出浓郁的文化创新气息。(作者单位:深圳市光明新区党工委改革办(发展研究中心))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