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滚动-正文
聆听:烈士的倾诉
——读王德三《狱中遗书》
李少军
//www.workercn.cn2015-09-30来源:光明网
分享到:更多

  

  值得称颂的是他努力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学会彝族语和苗族语),用朗朗上口的语言写出《夷经》,宣传群众,他写道:

  众苗亲,众夷亲,

  仔细听,从头一二记在心。

  工农兵,不分夷汉一条心。

  一条心,仇敌朋友要分清。

  革命原要大家做,过桥过河自己过。

  党上领路跟着走,想望成功要争斗。

  第一明白吃亏处,自己怎样受挖苦。

  大家联合大家干,只有团结是力量。

  中国统一又太平,中国主子工农兵。

  夷汉扯平天下平,天下太平人心平。

  此书在民族地区深受欢迎,使被侮辱被压迫的人看到了希望,有群众把此书保存到解放后作为文物献出。他写出的《夷经》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杰作。

  王德三在任中共云南临委书记期间,省临委设置少数民族问题委员会,这是中国共产党组织史上第一个研究和领导少数民族的机构,他在亲自调查研究基础上,主持制定了《少数民族问题大纲》,这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少数民族问题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王德三同志是我党最早探索和研究少数民族问题领导人。他做民族工作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对于我们今天做好民族和民族地区工作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他用自己的言行忠实履行自己入党誓言,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解放而奋斗,把自己贡献给各族人民!

  被捕入狱,革命工作中断,自己面临生死抉择。他在信中安慰父亲说:“儿生三十二岁,身体处处健康,只是脱了三个牙齿,儿自信不(没)有做了什么对不起父亲、对不起人类的事情。儿非病死短命,是被人压迫去成仁就义。从表面看来,父亲活生生的儿子,儿媳最亲爱的丈夫,纪儿最伟大的父亲,被人夺去,是最可悲恸的事情。可是父亲是最达观的人,古言说:”人各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儿已处此境地,如果要偷生苟活,那就要做出些无廉耻的事情,那时你儿子又有什么脸在人世上?“”儿被捕后已经没有再做革命的希望,儿也决不变节反对革命、破坏革命,如果政府许可我单做学问上的事情,我也不固执小节,一定要死。可是我也并不强求要活。“

  读到这里,让人联想到,1944年9月8日毛泽东为纪念张思德而写的《为人民服务》中说: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不同,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重。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空间相隔万水千山,时间相距14年,两位共产党人对死亡意义的理解如此相同,这不是偶然的巧合。实际上,这是共产党人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理解,对人的终极关怀的答案。以此安身立命,才能平和对待生,才能安然对待死,也就不会贪生怕死,也不会求死避生,对待生死做到泰然处之,如毛泽东为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王德三写道:“父亲!这说不完的话要从此收束了!我最后还是要解脱一切,像那和尚一样的安定。”

1 2 3 4 5 共5页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