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滚动-正文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尹汉宁
//www.workercn.cn2016-06-08来源:红旗文稿
分享到:更多

  

  四、系统地把握现代政治文明的评判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谈到了评价政治制度的八条标准,即:“国家领导层能否依法有序更替,全体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人民群众能否畅通表达利益要求,社会各方面能否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国家决策能否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通过公平竞争进入国家领导和管理体系,执政党能否依照宪法法律规定实现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权力运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首先所指的是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然后围绕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提出了主要评价标准。是不是民主的、是不是有效的,涉及两个相互联系的评价内容。是不是民主的,是判断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是否体现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这种民主制度在国家治理中是否有效,同样是判断其是否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可以说,这是对西方某些政治学者所宣扬的“程序至上”标准的有力回应。西方有的政治学者认为,只要选举程序合法,哪怕所产生的政府是无能的、无效的,那么这个政治制度也是民主的。事实上,如果通过一定程序选举不了有为有效的政府,那么这个程序的科学性就应受到怀疑。无效的制度甚至无序的制度不是好的制度,也有悖于现代政治文明,说它是民主制度也毫无意义。

  可以从这八个方面的主要评价标准看我们制度建设的成就。

  第一条,国家领导层能否依法有序更替。对照这个标准,可以从三个方面看我们的制度。一是我们废除了实际存在的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普遍实行领导干部任期制度,实现了国家机关和领导层的有序更替;二是选拔与选举相结合,从总体上使执政团队的能力素质得到了保证;三是权力配置上的分工与协作避免了决策上的相互掣肘。在中国,领导人的产生机制具有科学性。中国具有贤能政治传统,把选拔与选举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经历与政绩,实现了程序上的合法性与实质上的正当性的统一。从总体上避免了党争、钱举、低能和过度功利的短期行为,也避免了某些西方国家权力制衡机制演变为否决机制的后果。

  第二条、第三条,全体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人民群众能否畅通表达利益要求。这两条标准所判断的是民主的实质,也可以说是人民民主制度与其它的民主制度本质区别之所在。中国共产党始终高扬人民民主的光辉旗帜,不断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人民实现了内容广泛、层次丰富的当家作主。涉及普通民众利益的问题,有畅通的诉求渠道,针对这些问题,执政团队会主动地研究并制定政策加以解决。中国有广泛社会基础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着眼于人民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在立法和涉及民众利益政策调整时,能积极主动地、广泛地听取意见。只要财力和社会条件具备,公共政策出台就没有障碍,特别是没有明显的利益集团的阻滞。这些与某些西方国家有很大的不同。

  第四条,社会各方面能否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对此,我国的统一战线和协商民主作出了很好的回答。我们坚持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展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效凝聚了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的智慧和力量。

  第五条,国家决策能否实现科学化、民主化。我们党和国家实行群众路线这一根本工作路线,遵循民主集中制这一基本原则,严格执行法律程序和决策程序,坚持政务公开,既避免了议而不决,又实现了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第六条,各方面人才能否通过公平竞争进入国家领导和管理体系。我国具有重教重才传统,广泛多层的人才选拔机制,能够通过公平竞争使各方面优秀人才不断地进入到领导和管理体系。

  第七条,执政党能否依照宪法法律规定实现对国家事务的领导。前面提到的全面依法治国应该是有力的回答。

  第八条,权力运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我国有多种形式的监督体系和责任追究体系,有严格的权力约束和反腐败措施,对权力运用的约束和监督是有力、有效的。

  由此可见,经过长期努力,我国在解决这些重点问题上都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我们可以很有底气地说,中国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内的政治制度体系是民主的、有效的。

  五、设计和发展国家政治制度,必须坚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

  每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是独特的,都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都是在这个国家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演化的结果。中国在秦汉时期就形成了民族统一的国家,西方不少国家定型的历史只有二三百年。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对美国的考察,在极力推崇美国民主的同时,也有“民情说”的观点,认为美国的做法,在欧洲国家未必可以照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设计和发展国家政治制度,必须注重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形式和内容有机统一。要坚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既要把握长期形成的历史传承,又要把握走过的发展道路、积累的政治经验、形成的政治原则,还要把握现实要求、着眼解决现实问题”。“在政治制度上,看到别的国家有而我们没有就简单认为有欠缺,要搬过来;或者,看到我们有而别的国家没有就简单认为是多余的,要去除掉。这两种观点都是简单化的、片面的,因而都是不正确的。”

  当前,我们的民主政治建设同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体制、机制、程序、规范以及具体运行上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在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发挥人民创造精神方面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必须继续加以完善。但是,完善和发展必须从国情和实际出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过去和现在一直生长在中国的社会土壤之中,未来要继续茁壮成长,也必须深深扎根于中国的社会土壤”。

  1.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这两句话是一个整体,前一句话规定了根本方向,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时必须适应国家现代化总进程,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提高国家机构履职能力,提高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社会文化事务、自身事务的能力,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不断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水平。

  2.关键是要增加和扩大我国政治制度的优势和特点,而不是要削弱和缩小我们的优势和特点。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跨上新台阶,我们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世所罕见的艰难险阻,中国各民族长期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中国社会长期保持和谐稳定。这些事实充分证明,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强大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正确道路。我们要认真总结我国政治制度的优势和特点,从而不断增加和扩大我们的优势和特点。

  3.要坚持问题导向。

  既要解决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存在的不完善的问题,又要解决好面临新形势、新挑战带来的新问题。比如,既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也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比如,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制度和原则等。还要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的新问题,比如普通劳动者民主权利的实现问题;比如,如何避免按财富分配政治资源的问题等。

  (作者: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1 2 共2页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