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头条-正文
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新高度与新指针
李震
//www.workercn.cn2016-02-26来源:陕西日报
分享到:更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时明确强调:“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这一论断,不仅对正在新闻一线的媒体从业人员提出了新要求,也对高等院校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高度和新指针。

  近年来,面对新媒体的急速发展和强力冲击,现有的人才培养理念、方式和课程体系,已经很难满足新时代对传媒人才培养的需求。大学新闻院系将培养怎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这些问题正在成为全国所有高等院校所面临的严峻而紧迫的现实问题。而习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及时、准确地为各高校新闻院系培养传播人才提出了全新的高度与要求,必将成为各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改革的指导方针。

  我们可以将总书记对新闻传播人才的要求归纳为政治高度、意识空间、精神品格、创新能力四个方面。

  就政治高度而言,总书记对新闻传播人才的要求是从党性和人民性出发的。总书记要求,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新闻传播人才必须站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思想高度,必须坚持党性,必须自觉以人民为中心。党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是新闻传播人才的最高追求和最高觉悟。

  就意识空间而言,总书记要求一个新闻传播人才必须具有博大的胸怀。总书记对新闻传播人才的要求也是从治国理政、定国安邦,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出发的。由此,新闻传播人才必须心中有国家、有民族、有天下,有足够的“内存”和广阔的国际视野。

  在精神品格方面,总书记也提出了明确要求。总书记在不同角度的论述中,涉及到这样一些关键词句:“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职责和使命”,“作风优良”,“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要严格要求自己,加强道德修养,保持一身正气。”从这些并不是直接用于谈论人才问题的关键词句中,我们可以隐约领悟到总书记对新闻传播人才精神品格的要求,就是要有担当意识,要有使命感,要真实、公正、正派,要有探求真相,追寻真理的精神。这样的精神品格,对当今的新闻学子来说,的确是需要倾力培育的。

  在创新能力方面,总书记对新闻舆论工作提出了创新要求,这也是对创新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要求。这一要求中包括着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等各个层面的创新能力。特别是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人才要努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人才。而全媒型、专家型人才最核心的能力,就是创新能力。

  根据以上四个方面的要求,高校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将面临全面深入的改革。这项足以改变新闻传播教育模式的改革,将在坚持新闻传播基础理论和课堂教学传统的基础上,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拓展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第一、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带动对学生政治素质和大局意识的培养,让学生从党性、人民性、国家和民族利益出发,去认识和回答“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根本问题。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既要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其中国化实践着手,又要根据时代的必然要求和中国社会的现实需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在现实问题中建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第二、以职业理想教育带动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培育,让学生在追求理想中建立敢于担当的责任感、使命感,敢于追求真理的真实、诚信和公正,敢于探索与挑战的创新精神等品格。职业理想教育对于八零后、九零后的新闻学子来说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决定着他们能否成长为总书记所要求的新的时代条件下的新闻传播人才。

  第三、以学校和媒体协同创新带动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校媒协同创新是目前各高校正在形成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新模式,包括学校教师和媒体骨干的互聘挂职、研究生培养的双导师制,以及编辑、记者进校园和学生赴媒体实习、见习等多个层次,旨在让学生在新闻传播一线获得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四、以新媒体技能教学带动学生对全媒体环境的适应能力和驾驭能力。媒介技术的急速发展和新媒体的强力冲击,是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动力之一。要培养出总书记所期望的“全媒型、专家型”新闻传播人才,就必须把新媒体技能的培养放在高校新闻传播课程体系的核心地位,让学生获得适应和驾驭全媒体环境的能力。

  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已经起步,各高校正在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探索。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必将成为这项改革的重要指针。(作者系陕西师大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