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头条-正文
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尤苗
//www.workercn.cn2016-06-15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全球经济治理是跨国界的公共产品,公共产品的特征就是其消费和生产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全球经济治理的出现,实际上是为了弥补全球经济的市场失灵问题,希望通过有效的集体行动,提高整个世界的福利水平。

  普通的公共产品一般都是由政府提供,但是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由于不存在高于各国政府之上的政府,所以全球性公共产品一般由超级大国来提供。比如在二战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全球经济治理都是由美国主导,依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为三大支柱。随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问题逐渐凸显。一方面,各主要发达国家为了恢复本国经济,国内政策分化严重,各国宏观政策的协商机制明显不足;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对全球经济治理的需求没有得到足够满足。各国都寄希望于通过国际经济治理这个公共产品来改善自身福利,但是公共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决定了在全球范围的提供过程中,必然会有一些国家希望通过搭便车来改善自身福利。

  作为新兴大国,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不仅给全球经济带来动力,还提高了我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的能力。虽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代表的是发展中国家对全球经济治理这种公共产品的需求偏好。中国参与到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建设中,必然会使得这种公共产品更具有普适性,比如针对发展中国家巨大的基础设施融资缺口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及“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等。

  金融危机之后,中国作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剂,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角色也在不断变化。2010年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二五规划”建议中,首次提出中国应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中进一步提出形成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机制,推动国际经济治理结构完善;2015年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三五规划”,特别提出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可以看出,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从起初被动接受的参与者到现在积极主动的构建者,通过提出中国方案、分享中国智慧,展现出了中国正在积极为全球经济治理贡献更多力量。

  在贸易投资领域,在美国大力推行TPP和TTIP的同时,中国目前也已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达成自贸区协定,并且正在积极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日韩自贸区以及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等协议;中国还在积极推动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谈判的进展。在金融货币领域,中国建设性地提出了许多创新方案,比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与此同时,中国还积极谋求在二十国集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金融稳定理事会等国际机构内与自身能力相匹配的权力,提高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多体现在区域性规则的制定方面,在全球性规则制定方面的话语权还不足。全球经济治理的话语权和全球公共产品的提供是一国实力的综合体现。因此,中国修炼好内功、提高自身综合实力是根本。一是扩大提高贸易和服务的规模,提高在世界市场中的份额,为世界提供更大的商品和服务市场;二是增加对外长期投资,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国际影响力;三是切实落实创新驱动战略,提高技术输出能力;四是继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这些措施都需要中国经济在改革、创新和开放方面有新的进展。此外,除了以上这些硬实力之外,还要加强话语体现、价值观传播等方面的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话语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唱响中国声音。(作者单位: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