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转型期媒体的价值与担当
——以全国首档电视信访新闻节目《民生大接访》为例
刘斯陶
//www.workercn.cn2016-10-14来源:中工网—《山西工人报》
分享到:更多

  

  《民生大接访》节目提供了非常好的公共服务,既有政府的公共服务,又有媒介的公共服务。它坚持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传播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高速发展、深化改革的转型时期。面对一系列的社会变革,民生新闻在满足老百姓实际需要的同时,在为群众排忧解难、引导人民群众提高文明素质、增强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等方面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条有效途径。

  2013年5月17日,全国第一档电视信访新闻节目《民生大接访》在山西公共频道开播,用纪实手法记录民生诉求的化解过程,架起了政府与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节目以讲故事的形式“开门办信访”,宣传了法律政策,在化解矛盾纠纷、推动干部作风方面富有创意,得到了中央领导的两次重要批示。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多家中央媒体对栏目的经验做法进行了宣传报道。国内十多家省、市、自治区信访部门和电视台相继派人到栏目组参观学习。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山西省信访局、山西广播电视台联合在北京举办了《民生大接访》节目研讨会。

  《民生大接访》节目得到业界的认可,可以说它在政治价值、社会价值和专业价值等方面具有很好的示范意义。

  第一是政治价值。作为一个主流媒体,它自觉地担当党和政府政治传播的使命和中心工作的使命。笔者认为无论是城镇化进程当中的民生问题,还是百姓中国梦的一种诉求,《民生大接访》节目通过电视媒体和信访部门的合作,在非常自觉地担当职责,充分体现它在这个时期党和政府所需要的政治价值。

  第二是社会价值。在转型期,我们面临各种复杂的社会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媒体做何选择,笔者觉得《民生大接访》找到了切合点,为转型期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社会问题的化解找到了新方法。同时,《民生大接访》节目提供了非常好的公共服务,既有政府的公共服务,又有媒介的公共服务。所以,它实现了很高的社会价值。

  第三是专业价值。在过去,新闻节目有一种是“堵”,不管你爱听不爱听,都是教化式宣传,不考虑观众的感受,居高临下进行宣传,这是“添堵”的节目。还有一种就是“泄”,特别是新媒体发展起来之后,网络声音把关不严、缺乏监管,这种情况的确过于“泄”。“泄”的结果就是缺乏引导和引领,往往让事件处于被动局面。正如长江学者、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胡智锋评价,《民生大接访》节目恰好在“堵”与“泄”之间找到了最佳角度,那就是“疏”。它用这样的方式坚持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传播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民生大接访》鉴于信访题材的敏感性和复杂性,在节目采制的过程中严格管理、规范操作,确保了节目高质、高效、安全播出。

  (一)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确保节目定位准、选题精、审核好。在节目定位上,明确要求以正面宣传为主,不哗众取宠,不博人眼球,而以推动民生诉求表达和解决为第一目的,做到帮忙不添乱。

  (二)树立明确的宣传导向,不断提升节目质量。每期节目在策划前,节目组都会选取观众感兴趣、愿看、爱看的题材,把每一起信访事件当成一个故事来讲,展现各方人的情感、命运和人性,既追求故事性,也讲究导向性;既突出正面引导,又体现新闻监督。在制作每期节目时,节目组对信访事项关键的处理过程进行纪实拍摄,真实、生动地记录党政干部深入群众为民解忧的情况;拍摄现场一次完成,不彩排、不补拍、不摆拍,不说官话套话,让干部形象在真实生动的环境下得到展现;注重深度挖掘报道,避免就事论事,办成简单的事务性、调解类节目;每期节目在播出后,更加关注社会效应,加强对收视率的分析和研究,努力挖掘不同节目中哪一类型的问题以及同一节目中哪一类型的表现形式,更有示范引导作用、更受观众欢迎、更会得到百姓的认可,以进一步提升节目质量,收到更好的社会效应。

  《民生大接访》节目在山西公共频道开播3年多来,生动报道了临汾、晋中、忻州、运城、吕梁、大同等市、县领导干部深入群众、听民声察民情、解决信访难题的过程,深受百姓好评。《民生大接访》开播两个月之后,栏目的整体收视率就位居频道自办节目第一名。截至目前,栏目组共接到群众的反馈热线电话1万余个,接待来访群众上千人,收到群众来信600余封、锦旗30余面,为群众解决问题400余个。作为一档叫好又叫座的电视信访节目,如何发挥媒体优势,持续向好、稳步发展,笔者还有一些期待。

  第一,期待这个节目做得更“管用”。因为这个节目的价值,更大地取决于它在解决民生问题上。当然,并不是说节目解决了多少问题和矛盾,而是通过节目的典型性,给地方政府和部门的决策者带来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如同类的矛盾和问题,一些领导干部用自己的胆识和睿智彻底将其化解,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那这种方式、方法就会通过《民生大接访》这个平台给予推广。所以,希望这个节目更“管用”。

  第二,期待这个节目更“增值”。《民生大接访》节目打开了媒体“禁区”——信访,用“电视+信访”的形式,受到了新闻业界和信访人员的广泛关注。这是具有稳定值的一个社会效应。同时,影响力的增强和收视率的提升也会带来经济效应。这种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的综合增值在于《民生大接访》这个品牌的打造。如果继续坚守品质,通过电视媒体和信访部门的通力配合,它应该走得更坚定、更稳妥、更有前景,更具增值意义。

  可以说,《民生大接访》节目运行以来,已成为贯彻落实党和政府执政理念的“践行者”、缓解转型期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减压阀”、促进地方新闻壮大发展的“助推器”。笔者认为,《民生大接访》也正是站在民生新闻的角度,尝试中国式公共新闻的新探索,在社会转型期充分发挥传统主流媒体优势,彰显了它的重要价值。(作者单位:山西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