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工运理论动态-正文
工匠精神要抓“关键少数”
杨于泽
//www.workercn.cn2016-05-26来源:长江日报
分享到:更多

  

  把“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品牌,这是“中国制造”的一场品质革命,要靠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工艺创新。有人把工匠精神称为推动品质革命的精神动力。一线工人要有工匠精神,但在这场品质革命中,起关键作用的还是企业家、管理者等“关键少数”,他们可能比工人更需要具备工匠精神。

  所谓工匠精神,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有这样一个故事:英国人约翰·哈里森费时40余年,先后造出了五台航海钟,其中以1759年完工的“哈氏4号”最为突出,航行64天只慢了5秒,完美解决了航海经度定位问题。在一个工匠生产自己的产品并对其品质负责的时代,工匠精神当然是工匠的一种精神品质。

  但把工匠精神理解成专门针对工匠的要求,这是非常狭隘和片面的。在工业化生产的时代,工匠制度只剩一些孑遗,整体上已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精细化专业分工,各种工业流水线应运而生。工人已经不可能为产品整体的质量负责,但质量问题依然存在,其责任向设计和质量管理环节转移和集中。今天的产品质量,不是说工人不承担责任,而是主要责任由企业家以及相关管理人员来承担。

  一个企业家与相关管理人员成为“关键少数”的例子,是乔布斯给苹果电脑、手机与iPad制定了最高品质标准,从外观、材料、技术指标到一应软件,都体现了乔布斯对产品的理想与美学趣味。在标准确定的情况下,乔布斯再带领技术团队进行技术攻关,最终拿出符合乔布斯标准的产品。结果是苹果产品陆续一鸣惊人,成为日用品中的时尚。

  相反,如果企业领导者抱着糊弄消费者的心态,得过且过,就不可能有符合起码的质量要求的产品。曾经横行的“温州鞋”,生产厂家的负责人对其质量肯定心知肚明,但他就是满足于一锤子买卖。近年来陆续被曝光的德系车、日系车油耗造假丑闻,都是企业CEO领导了质量造假。一旦企业领导者放松质量要求,任凭工人再怎么精益求精,也造不出质量一流的产品。

  在工业化生产时代,工人操作是被规范的,他们能够自由发挥的空间很小。相应的,企业领导者给生产和产品制定什么样的标准,以及如何通过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将标准贯彻下去,已经成为产品质量的决定因素。在卓别林电影《摩登时代》里,工人查理在高速运转的流水线旁拧螺丝,只要跟上节奏就行了。工业化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合格率高于手工业生产,一方面依赖于生产的标准化,另一方面也依赖于技术与质量控制。

  我们不是说工人在“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中不重要,而是说企业家与管理者具有引领作用,他们是“关键少数”,最应该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标准化大生产时代的产品质量是靠流水线、工艺和质量管理保障的,此时企业领导者制定什么样的生产标准,采用什么工艺,如何贯彻质量管理要求,成为企业生产活动的灵魂,它赋予产品以相应的精神品质。一名有工匠精神的企业领导者,才有可能用工匠精神感染他的工人们。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