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工运理论动态-正文
【工事公议】95后不愿就业,给企业管理方式多少警醒
舒年
//www.workercn.cn2016-10-18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2017年,出生于1995年的第一代95后们将大学毕业,走入职场。但是,根据一家网络公司发布的《95后迷之就业观》显示,只有52%的95后在毕业后选择找工作。该数据是基于对1.3万名95后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得出的。

  数据一出,发愁的不只是担心孩子啃老的家长们,还有企业。如果只有半数的“95后”愿意工作,那么,明年公司要去哪里才能招到肯干活的“小鲜肉”呢?不少企业愤而指责95后的傲慢与懒惰。

  且把情绪和批评先放一边。明末清初理学家张履祥在《训子语》中说:“士为四民之首,从师受学,便有上达之路”。为什么 95后不愿意工作?如果不工作,他们又去做什么?

  梳理下95后的成长轨迹,他们成长于教育改革期,接受的是素质教育,思维的开放性和多元性远远大于以往任何一茬人。就业市场上普遍认为,95后更具有创造性,更喜欢追求新鲜事物,也更倾向选择时间地点灵活的就业岗位。

  与教育背景相应的是,职场上95后的另外一个鲜明特点是,对于传统企业内部的层级式管理、固定时间点的打卡制度以及命令式的工作方式,似乎不太适应,并且不想接受。因此产生“不愿就业”的数据也并不奇怪。

  不过,这是否就代表着95后选择了“家里蹲”,成为啃老族呢?从数据来看,并非如此。

  在不愿意就业的95后中,选择创业的高达31.8%,选择新兴职业的则有17%。诚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创业成功,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在新兴职业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但是,95后对于创业和新兴职业的热捧,说明95后更希望从事能发挥创造力的工作。

  而当前即使一些“鼓励创新”的互联网企业,也并不见得适应95后的择业观。一些互联网企业热衷于创业就应该超时加班的企业文化:“996”的上下班模式,即“早九晚九一周六天”;甚至有的公司抢个月饼就能“炒鱿鱼”。这些旧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嫁接在新的企业类型里,新瓶子里装的还是旧酒,又怎么能吸引并留住95后?

  这个调查还发现,在毕业后不选择就业的95后中,有相当比例是选择继续升学,还有的则选择“间隔年”,即利用一定的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之后再重新选择职业。还有一些95后选择了灵活就业当“网红,”这些可能并不在就业数据里。

  不管如何,总有一日,以上一些不就业的95后还是要打起领带来上班。那么,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以及项目运作方式,是不是都做好了适应人力资源新变化的准备?

  当然,也有很多人从95后不就业里嗅到了危机,譬如“拆二代”“富二代”沉迷于在家啃老,新兴企业发展并不快能够提供的岗位不多,这些都是95后不就业的真实原因之一。

  激发95后的创新活力,使之与企业共同发展,此时显得更为重要。面对经济转型,企业原有的业务版图可能在萎缩,而在新兴领域则开拓缓慢,企业此时更需要具有创造力的人才,95后受过更好的教育,有着鲜活的思想,企业需要优化的,只是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比如,鼓励内部创业,让员工团队自己运作新项目。

  每一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时代。比起指责“95后”的傲慢,不如借此机会自省,柔化企业管理方式,吸引新兴人才,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