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思想者-正文
躲不掉的请柬
明月
//www.workercn.cn2016-05-13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更多

  

  之前我在一中学,教职工有三百多人。只要哪位老师家里有红白喜事,年级组组长都会提前在办公室的黑板上广而告之——“××老师家××××,请要祝贺(或吊唁)的老师与××老师联系。”这样,××老师就会在两三天内收到同事们交的礼金,过几天再据此发请柬。

  对于这种“先送礼后发请柬”的模式,我们几个刚参加工作的青年不太认可,所以大家相互约定不参与。这样一来,一年下来居然省了一个多月的工资。

  但在去年,我换到了同街道的另一所学校上班,就躲不过了。刚上班没几天,就收到一个请柬。我赶紧与一起进校、年龄相仿的同事商量。她们跟送请柬的人也不熟,也是各种不解、抱怨、无奈,但结果往往是为了顾及他人面子和不伤感情,很不情愿地送了礼。我不想太另类,只好从众。

  不久,学校QQ群里出现告示:“×老师的岳父离逝。”一同事随即就通过QQ让另一同事垫付了300元,回礼(红白喜事回赠的礼品)也请他帮拿着。她是不会去吊唁的。事实上,多数不认识逝者的人,也不会去吊唁。但见了通知,众人都会托人带礼金。有了QQ、微信,在国外度假的人也能收到电子请柬。请柬一如既往地发,少数人代表多数参加,彼此也习以为常。

  我曾帮过同事办酒。首先统计邀请的人、写请柬。这一环节需谨慎,之前人家请你,那是重感情,忘了这份情就得罪人。于是,我们对着教职工名册,回想多年以来有礼节往来的,一一做好记录再写请柬。紧接着是发请柬,买点心、糖果、酒水,定酒店、菜谱,安排接待人员、礼品装袋等。

  酒宴前一周忙完这些事,酒宴当天我们几个人张罗着百余位客人。我引导客人入席,记录来的人并对没有来的客人电话提醒,其他几个一直忙进忙出,连吃饭的时间也没有。好不容易送走了客人,即刻收拾、退掉多余的烟酒,并给没有到的宾客送回礼。

  工作二十多年,若是以每月一次宴请做保守计算,说两百次支出了几万元的礼钱,一点也不夸张。面对接连不断的酒宴,谁都心生抵触或无奈。宴请双方劳神伤财,唯有酒店欢欣,这种“人情绑架”,实在太累。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