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思想者-正文
老年大学为啥这样火
齐志明
//www.workercn.cn2016-06-08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社会文化资源还是要多向老年人倾斜一些

  看报道,在南京,老年大学成了香饽饽,凌晨3点排队都不一定排得上,上了学的人上起来没够,一届连一届,就是不愿意毕业。外头的人想进去,里头的人不想出来!

  老年大学咋这么有吸引力?虽然有个“大学”名头,不就是学个插花、书法、画画嘛,至于这么热吗?

  笔者找一位朋友打听。他的岳母因为排上了老年大学,连子女安排的出国旅游都放弃了。朋友神神秘秘地说:学才艺是表面,老年大学给老人的是新鲜状态!

  新鲜状态?啥意思?

  朋友接着说:人有两种状态,一种叫舒适,一种叫新鲜。舒适,是所有不确定信息都消除、各种物质不匮乏的状态。退休金领着、子女的孝敬拿着,许多老年人进入了舒适状态。可是,光有舒适,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太阳底下无新事了,也不行。心里头发空,觉得活着没意思,这个时候,就得寻找不确定的信息、寻找开放性的空间。老年大学,给的就是这种开放性。认识不同的同学,可以叙谈、社交;学点儿过去不会的技艺,有点儿挑战反而更有精神头儿!

  朋友的话引发了笔者的共鸣。可不!前一段儿曝出不少新闻,老年人被骗子把棺材本儿都骗走了。骗子就是利用老年人脱离正常的社交网、空虚寂寞冷的弱点,大打感情牌,张嘴就是好听的,把老年人抚慰得警惕性全没了,甚至有看出来是骗子但贪图这点“温馨”不愿意看破的!

  如此说来,老年大学应该办好。如今一位难求,说明这方面的供给还不够。据了解,老年大学的办学成本还不小:学费也就几百来块,房租、教学设施等固定成本摆在那。这种带有公益性质的事儿,政府和社会还应该多支持支持。

  另外,也别光指着老年大学这么一根儿独木桥。比如说北京,好多社区、居委会,在服务、组织老人上花样迭出,什么“十姐妹互助组”“时间银行”“沿长城拾垃圾”“老年红娘团”……各种社区组织、自组织活跃起来,老年人的新鲜状态就会多起来。

  总之,社会文化资源还是要多向老年人倾斜一些,让更多的老年人不但可以安度晚年,还能乐度晚年。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