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思想者-正文
英雄无悔,播种但不参加收获
张顺亮
//www.workercn.cn2016-08-31来源:解放军报
分享到:更多

  

  无论是在文学巨擘的创作史上,还是在历史学家的笔触之下,抑或在普罗大众的口碑当中,都绕不开英雄这个话题。人们倾慕之英雄,或振臂一呼、应者云集,或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然而,“风流天下闻”者毕竟是少数,“默然无人知”者终为大多数。

  长征这部气壮山河的伟大史诗,少不了由无数无名英雄书写的瑰丽诗篇。

  闽西有4万人参加红军,长征开始时断后,湘江战役时当先,损失极为惨重。新中国成立后,龙岩只出过两位将军,而且终生未回乡,因为他们心中始终有一个“结”:大多数人都牺牲了,自己活着回去了,无颜见闽西父老。

  1955年授衔的十大元帅、十位大将和1300多位上将、中将和少将中,90%以上参加过长征。这些将帅的心中同样有一个“结”:从瑞金出发到陕北平均每1公里,就有4名红军战士牺牲,大约每12人中只有1人走到了陕北。

  强渡大渡河的十七勇士,“在敌人不断冲击之下,强渡过河,刚上岸就是一个冲锋,把敌人一营完全打垮,取得了此次渡河第一步的伟大胜利。”遗憾的是,声名赫赫的这十七名勇士,都没能亲眼看到新中国的成立。

  娄山关一役,红十二团参谋长孔权重伤后留在当地老乡家,从此杳无音信。十几年后,他伤病痊愈,被安排为遵义纪念馆馆长。从此,他年复一年地向游客讲述当年战斗的惨烈,悼念那些至今仍飘荡在险峻大山中的年轻而勇敢的英魂。

  据权威统计,仅雅克夏雪山至黑水途中,红一、四方面军就有近万名战士倒下,“他们的坟包很快就被雪掩埋了”。在草地这片死亡之海,红军部队成建制牺牲是屡见不鲜的事情,“静静地长眠于此的战士成片成堆”。

  “师出之日,有死之荣,无生之辱。”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没有坚持到品尝祝捷美酒的那一天,没有赶上评功、评奖、授衔,没有机会再见亲人,甚至连姓名、坟茔都不曾留下。他们穿着褴褛的军装,裹着满身的硝烟,无怨无悔、无声无息,消失在历史角落,沉寂在岁月深处。

  “播种,但不参加收获。”这是无名英雄具有的深刻而悲壮的意味,无私无畏、无欲无求,令人欲哭无泪、欲祭无碑,魂兮何在、魄倚何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然而,这“播种”,像一把火炬,如一团烈焰,照耀和鼓舞着数十万红军将士成功翻越陡峭险峻、终年积雪的座座高山,跨过浪涛翻滚、暗流涌动的条条江河,穿越沼泽遍布、神秘莫测的茫茫草地,让这场集挑战、搏斗、考验、洗礼于一体的革命征程最终取得胜利。

  终究,这“播种”,化作“寒风透骨凉,风凉血不凉”的豪迈气概,铸就“杀了我一个,自有后来人”的无畏精神,作出“把活路堵死,向死路求生”的生死抉择,让雪山有了高耸云天的风骨,让松柏有了不畏严寒的品格,让民族有了不屈不挠的传说。

  “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勋永垂不朽。”没有参加收获,他们却种出了整个“秋天”,“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正是这默默无闻的“播种”,凝聚成了震古烁今、气贯长虹的长征精神,拉开了民族复兴历史剧目的精彩序幕,标志着一个逐步成熟的政党走向波澜壮阔的时代潮头,标注出一个国家走向新生的辉煌旅程,永远定格在人类的历史长空,耸立成民族精神的不朽丰碑。

  “长征已经完成,红军正在继续创造历史。”人们用“伟大”形容80年前的那次长征。80年后,迈向世界一流军队的“新长征”,同样可以用“伟大”来定义。伟大寓于平凡的坚守,伟大赖于默默的奉献。“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没有“要桥不要命”的血性无敌,没有“刀口向己身”的自我牺牲,没有“我是一块砖”的无私付出,改革任务如何完成,强军目标如何实现?

  如今,在海拔4800米的雅克夏雪山北坡的垭口上,一座红军烈士墓静静地躺在积雪云雾之中。这是世界上最高的烈士墓,它像一位饱经沧桑、通谙世事的老者,俯瞰着当年红军走过的山山水水,时刻提醒着子孙后代:勿忘英雄悲壮,奋力开拓未来。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