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嘉宾访谈-正文
郝 鹏:新形势下青海的使命与机遇
——访青海省委副书记、省长郝鹏
本报赴青海采访组//www.workercn.cn2013-11-04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到:更多

  

  新形势下青海的使命与机遇

  ——访青海省委副书记、省长郝鹏

  本报赴青海采访组

  在清醒认识省情的基础上,青海确立了建设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区和国家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的战略任务

  青海真正能为全国发展作出的最大贡献,就是保护和建设好这里独特的生态环境,这也是青海在全国能够立得住、打得响的区域品牌

  新型绿色考评机制已初步建立,青海取消了三江源地区GDP考核,不再提工业化口号

  青海先行先试,初步建立了草畜平衡补偿、农牧民技能培训及转移就业补偿、牧民基本生活燃料费补助等11项内容的生态补偿机制

  格尔木、西宁、兰州连成一线后,将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而格尔木作为新的增长极,大有可为

  郝鹏在甘肃农村当过知青,技术员出身,在西藏工作过10年;硕士研究生学历,高级经济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央候补委员,青海省委副书记,青海省省长,青海省政府党组书记。

  新一轮发展契机中的青海方位

  记者:李克强总理最近指出,我国经济发展“最大的回旋余地在中西部”。在新形势下,青海经济发展面临哪些新机遇、新任务?

  郝鹏:李克强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关怀和重视,极大地鼓舞了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信心。

  当前,青海发展正面临诸多宝贵的历史机遇。国家更加重视西部地区发展,明确提出对西部地区实行差别化经济政策,在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国家明确项目布局更多地向西部倾斜;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方面,国家在经济结构调整中高度重视产业合理布局。我们将依托特色优势资源,积极推动与东部产业对接,加快建设新能源、新材料、盐湖化工、有色金属和生物资源精深加工等循环产业链,进一步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形成产业延伸、升级、配套和循环发展新格局;在新型城镇化方面,我们将把推进城镇化、建设生态文明与扶贫异地搬迁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符合青海实际的多元多样实现形式;在科技和人才方面,我们将用好国家支持西部地区的相关政策,完善激励机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在改革开放方面,我们将加快推进行政、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领域改革,激发体制机制活力,同步推进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向东开放和向西开放,全面提升开放广度和层次。

  记者:青海提出要建设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区和国家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请您具体谈谈这一战略部署的考虑。

  郝鹏:青海是西部地区,又是民族地区、高海拔地区、贫困地区,集中反映着西部地区的综合性特征。在清醒认识青海省情、充分把握特征优势的基础上,我们作出了如下安排:

  生态文明先行区:青海有中华水塔的美誉,孕育着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大江大河。青藏高原对东亚地区的气候调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保护好生态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

  循环经济先行区:青海属于人口小省,但却是资源大省。盐湖、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很丰富。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要把这些资源开发利用好,从开发初级产品向综合利用转变,不断延展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民族团结先进区:青海是多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人口270多万,占总人口的47%,民族自治区域占全省土地面积的98%。青海是除了西藏以外最大的藏区,有6个藏族自治州,约有140万藏族同胞。把青海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搞好,有利于稳藏固疆。

  记者:采访中,不少人向我们感慨,青海基础建设底子薄。您觉得要抢抓新一轮发展契机,青海最紧迫的是要补齐哪些短板?

  郝鹏:青海在基础设施方面还很薄弱,欠账不少。就拿交通来说,青海还没有形成有效运输体系和交通网格,7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主要依靠青藏铁路一条线。下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是一大工作重点。

1 2 共2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