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发挥区域合作在对内开放中的推动作用
王为达
//www.workercn.cn2015-06-23来源:青岛日报
分享到:更多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要创新开放模式,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青岛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在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等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如何进一步发挥青岛在山东的龙头带动作用,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中更加凸显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城市的地位,不断推动区域合作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广范围拓展,已成为当前对内开放和区域合作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青岛的主要发展优势

  青岛作为全国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已成为山东省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最具竞争力的地区之一,具有加快发展的优势和潜力。

  一是蓝色引领形成特色优势。青岛一直具有较强的海洋科技优势,聚集了全国30%的海洋科研机构、50%的海洋高层次科研人才、70%以上的涉海院士,荣获的国家海洋创新成果奖占全国的50%,是全省乃至全国蓝色创新的高地。2011年作为蓝色经济区核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青岛蓝色经济更是迅猛发展,2014年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500亿元,占GDP的比重近20%,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8%.目前,青岛已成为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船舶海工产业示范基地、海水淡化示范城市,拥有5个省级海洋特色产业园区,海洋经济规模和实力居全省第一。

  二是开放升级巩固龙头优势。近年来,前湾保税港区、胶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先后获得国家批复,汽车整车进口口岸正式运营,启运港退税等政策试点取得突破,青岛国家级园区多达6家,开放优势更加集中。2014年引进惠普全球大数据中心等一批外资大项目,实际利用外资60.8亿美元,增长10.2%.引进内资1380亿元,增长13.5%.入驻世界500强企业数占全省的80%.随着中韩自贸区谈判进程加快,青岛作为中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的开放空间还将进一步拓展,保税港区、出口加工区也有望升级为自由贸易港区和综合保税区,青岛完全有可能成为仅次于上海的国内开放高地。

  三是体制创新提升战略优势。改革开放以来,青岛作为计划单列市承接了20多项省级经济管理权限,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首个国家级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试点,董家口循环经济示范区、金家岭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西海岸新区相继获得国家批复,全方位、多领域的改革局面逐渐形成。同时,青岛作为沿黄流域的入海门户和东北亚航运枢纽,已列入参与国家“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城市。

  二、青岛的主要差距

  改革开放多年,区域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区域一体化受阻,地方保护主义难禁,行政分割造成各种市场壁垒,难以形成全国统一市场。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青岛,在开展区域合作方面,也面临相同或类似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是龙头带动作用不强。尽管山东省一直强调要发挥青岛的龙头带动作用,但青岛自身的发展与所承担的任务还不够相称,龙头带动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当前沿海各省份竞争日趋激烈,重点城市承担着带动区域甚至全省赶超突破的重任,“领头雁”和“火车头”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大连作为东北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最大港口,生产总值占辽宁的比重已达28.2%,出口占比更是高达58.0%,而青岛作为山东省经济的龙头,分别只有14.6%和29.2%.

  二是产业辐射带动力较弱。发达地区早已打破行政空间界限,注重在更大区域内整合产业资源,广东就构建了广佛肇、深莞惠等经济圈,以广州、深圳为中心形成了分工合理、协作有序的空间产业链。青岛尽管在半岛区域产业实力最强,但以青岛为中心的产业分工协作机制和价值链条远未完善,影响区域综合竞争实力。从产业链条看,青岛研发优势明显,但在本地甚至半岛区域转化率较低,还不到20%;家电、动车等优势产业实力较强,但在本地甚至半岛配套率只有30%—40%,海尔、海信等企业省内投资规模较小;重点培育的汽车、航空、金融等高端产业,资源集聚不够,关键环节甚至不如烟台、东营。从产业结构看,青岛与烟台雷同度达到22%,海工装备、海洋生物等产业较为类似,与日照在港口物流、机械钢铁等领域也存在同质化竞争。

  三是区域一体化进程较慢。当前,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发展主流,大到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小到长株潭、厦漳泉,以交通互联为纽带、以功能互补为核心,形成了一体化的经济圈和城市群。与之相比,青岛与周边城市在区域统筹方面还相对滞后,城际铁路、高速公路网络远未完善,较南方先进地区落后至少10年左右,港口、机场等规划建设整合不够,功能定位和业务运营存在交叉甚至重复,半岛同城化发展尚未实质性突破;跨区域产业对接不够,“飞地经济”发展不快,重大产业项目引进上竞争较为激烈;立足半岛、服务山东、面向国际的科技、人才、金融、信息等要素平台还不完善,市场开放、服务标准统一等方面推进不快,地方保护主义一定程度存在。

  三、扩大对内开放推动区域合作的几点建议

  一是注重发挥青岛龙头带动作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是“十二五”首个获批的为国家战略的区域发展规划,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战略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是国家实施海洋经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我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中,青岛定位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的龙头。建设青岛亚欧大陆桥桥头堡,实现蓝色经济区和新亚欧大陆桥对接、蓝色经济区与陆桥经济融合发展,能够促进海陆经济相互渗透与交叉,形成资源互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增强经济发展空间,提升青岛市经济整体质量和效能,让青岛的龙头带动作用得到充分地发挥。

  二是推动山东半岛城市一体化进程。山东半岛城市群是由济南、青岛、烟台、淄博、威海、潍坊、东营、日照8个设区城市构成的城市地域空间组合。这一地区北临京津冀都市圈,南接长三角经济区,是我国目前着力发展的十大城市群之一,是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和引擎,也是我国沿海地区继京津冀都市圈、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外最具经济发展潜力的区域,对于山东乃至中国具有重要的影响。青岛建设新亚欧大陆桥桥头堡,以亚欧大陆桥为纽带,依托亚欧国际贸易集散中心,必将有力地推动以青岛为核心的城市群之间物流、人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的广泛交换,增强地区间的合作、联动发挥青岛经济中心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增加产业融合度,进而要求在交通、通信、保险、资本及其他生产要素甚至医疗、教育等区域间自由流动和统一调配,促进统一市场的形成,必将有力地推动山东半岛城市一体化的进程。要注重发挥好市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积极探索半岛城市合作工作推进机制,推动山东半岛城市群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为山东半岛城市间的交流与合作率先走出一条新路。

  三是提升区域战略合作层次。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为指导,盯紧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发展战略趋势和走向,研究提出青岛加强区域合作工作的具体措施。围绕青岛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加强调查研究,综合分析青岛与国内城市、机构、企业等进行战略合作的趋势和动态,提出我市战略合作的重点领域、行业和项目建议,不断提升战略合作水平,拓展延伸重点合作领域。要深入研究探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工作思路,借用好首都资源,深化部市、院地战略合作,推进央企、国家级科研院所在青落户。要鼓励青岛企业“走出去”,进一步增强合作意识、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确立协同共赢、利益共享的观念。组织开展青岛市大企业在外发展现状调研,建立大企业“走出去”数据库,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服务。全面推进国内经济合作,着力构建起“引进来”与“走出去”互动并进、合作共赢的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四是推进对内双向互动交流。要进一步深化与我市对口支援的西藏日喀则市、贵州省安顺市、湖北省宜昌市的互动交流,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沿黄流域中心城市的交流与合作,推进与新疆、陕西、甘肃、山西、宁夏、内蒙等内陆城市的合作。鼓励我市企业积极参与中西部重要城市开展的“西洽会”、“乌洽会”、“喀交会”、“宁洽会”、“西博会”等各类重要展会,建立商品采购渠道和服务体系。用好本地区科研优势,吸引西部地区大院大所来青设立机构开展科研活动。用好我市港口、物流、贸易等优势,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与内陆地区的通关协作,实现口岸管理相关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为其提供通关出海服务。加强各层次往来,形成良性互动,力争使中西部地区成为我市相关产业发展的新空间、新领域。同时,还要发挥好青岛的海洋、港口、品牌、开放等领先优势,确立更高的城市定位,为促进我市区域合作在参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进程中赢得发展的先机。

  五是建立多层次合作协调机制。推动和建立区域合作的新机制,不仅是当前区域发展战略形势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区域合作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前提和条件。近几年,青岛与杭州、长春、湛江等城市先后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山东半岛与日照、潍坊、烟台、威海、东营等半岛城市群也都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如何推动建立相关的联席会议制度、高层领导定期会晤机制,建立区域内对口部门、社会团体、行业协会等交流运行机制,逐步形成不同层次、不同范围的区域联动机制,甚至将战略合作联盟由部门推动变为城市间的推动,努力使之上升到省政府或国家级层面,所面临的任务还非常艰巨。要不断完善与战略合作重点城市的政务往来机制,打造合作信息共享平台,形成区域合作联动格局,推进城市间战略合作的长效机制的建立。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逐步形成以构建更加开放的制度环境为主线,以集聚高端生产要素并使之落地生根为抓手,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项目为载体的对内开放新体系,让区域合作在对内开放中体现出强大的推动力。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