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品格
——问题意识、敢于担当、刚性执行
韩庆祥
//www.workercn.cn2015-07-23来源:求是网络版
分享到:更多

  

  寻求共识 凝聚力量

  问题意识、敢于担当、刚性执行的第六个表现,就是“寻求共识、凝聚力量。”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第六种品格。

  以真抓实干,刚性执行的精神实现顶层设计,就要寻求共识、凝聚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中注重寻求共识、凝聚力量。在社会阶层、利益主体、思想观念出现某种分化的情境下,要攻坚克难,就必须寻求共识、凝聚力量。“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是十八大报告的主题词,也能体现习近平同志所重。习近平同志担任我们党的总书记之后,他所面临的一个紧迫任务,就是“攻坚克难、建成小康”。因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在习近平总书记执政期间实现,时间紧、任务重,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一蹴而就的,他要带领我们党来破解许多积累起来的难题。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具有高度的理性认知和实践自觉:治国理政首先要解决矛盾和问题,或破解难题,这意味着要攻坚克难;由此,就必须寻求共识,凝聚力量,汇聚正能量,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正因此,他指出,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兴衰成败在人民,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他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内在要求人们多从正面看到社会历史的进步,多理解今天我们面临的诸多难题,多注意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其实质,就在于寻求最大的公约数,即“寻求共识、凝聚力量。”

  抓主要矛盾 解根本问题

  问题意识、敢于担当、刚性执行的第七个表现,就是“抓主要矛盾、解根本问题。”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第七种品格。

  以真抓实干,刚性执行精神实现顶层设计,还要善于抓主要矛盾、解根本问题。

  问题意识、敢于担当、战略定力,体现着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基本思路、工作方法和科学态度。领导干部从政一般有两种思路,一是注重眼前看得见摸得着见效快的“显绩”;二是直面并破解发展进程中的障碍、难题和问题的“潜绩。”有些领导干部多走第一种思路。习近平总书记也走第一种思路,但更加注重第二种思路。领导干部要把本职工作做好,首先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要具有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发现、分析、解决本单位的主要矛盾和根本问题。淡漠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不正视问题就会演化成大问题。问题是矛盾的具体表现,矛盾是问题存在的根源。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问题。只有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才能实事求是地对待问题,才能赢得主动,才能找到引领时代进步的路标。只有解决主要矛盾和根本问题,才能推动本单位的发展。解决了问题,就成为下一步发展的契机。一个单位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分析和解决矛盾、问题的过程。要言之,增强问题意识是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必然要求。这叫做“问题切入”反而“成功走出。”由此,领导干部要善于把精力用在发现、分析、解决本单位的主要矛盾和根本问题上来,把解决主要矛盾和根本问题作为前进的动力而不是包袱,作为创新的支点而不是退缩的借口,作为更上一层楼的机遇而不能忧心忡忡;领导干部必须具有发现问题的敏锐、正视问题的清醒、解决问题的自觉;领导干部要多从比较中发现问题,在改革发展实践中发现问题,在总结经验教训中发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深谙这一道理,其治国理政,首先是从破解发展进程中积累起来的矛盾和问题入手的,是从分析和解决发展起来以后出现的新的矛盾和问题入手的,并以此来推动当代中国的发展。比如,他既从解决我们党内存在的不良作风和腐败问题入手,也从破除影响中国发展命运的体制机制弊端和利益固化藩篱问题入手,进行治国理政,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发展。(作者系中央党校副教育长兼哲学教研部主任)

1 2 3 4 共4页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