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让民间资本投资“有门”
孙华
//www.workercn.cn2016-05-26来源:广西日报
分享到:更多

  

  民间投资是稳增长、调结构、促就业的重要支撑力量,是激活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民间投资增速放缓,既有“供给侧”投资回报率下降的原因,也有“需求侧”总需求不足的原因;既与企业内源性投资动力不足有关,也与市场机制不完善、政府职能转变不充分有关。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一些民营企业现在面临的问题,不是“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而是“没门”,不知道“门”在哪儿。破解民间投资“无门”难题,可从降门槛、设路标、拆心墙三方面努力。

  降门槛,放宽投资准入。投资要有门,门槛需先降,降低投资门槛是促进民间投资回暖的先决条件。要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为契机,改进政府投资管理,进一步放宽民间资本市场准入,降低民企投资门槛,释放社会资本活力。探索建立民间投资“负面清单”制度,消除民间资本进入电力、电信、交通、油气、市政公用、养老、教育等领域的限制性措施和附加性条款,让市场机制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给民间资本更多的投资自主权。推进“放管服”向纵深发展,消减投资审批事项,优化投资审批流程,执行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积极推行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设,实现网上受理、办理、监管“一条龙”服务,确保投资审批权限“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为民间投资落地提供便利。严把民间投资的环保关、安全关、质量关,通过入口审核、日常监管、司法惩戒等手段,引导民营企业依法依规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既追求经济效益,又履行社会责任,维护市场经营秩序,确保消费者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设路标,增强投资动力。资本具有逐利特性,因此,激发民间资本投资意愿和增强民企投资能力是破解民间投资不足的关键。基于此,地方政府更需实施积极有效的预期管理,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多设路标”,给投资者以信心,消除民间资本的“观望”“惜投”心理。要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采用投资补助、基金注资、担保补贴等多种方式,四两拨千斤,引导民间资本“脱虚入实”,为实体经济输血,为泡沫经济降温,打造经济增长的资本原动力。加大对民间资本的融资支持,妥善应对当前企业债券融资下滑局面,拓展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积极争取投贷联动试点,切实降本增效,破解民营企业“杠杆率高企、融资难、融资贵”难题,为民间资本投资“赋能”。警惕国企对民间资本的挤出效应,创新投资运营机制,健全投资回报机制,完善推广PPP模式,通过政府投资结构改革、竞争性价格改革、社会资本参与国企改制、权责的法律介入等方式,规范政府行为,向民间资本让利,不与民企“抢饭碗”,激发民间投资潜力。

  拆心墙,落实投资政策。推动政策落地是撬动民间投资引擎的根本保证。落实构建新型政商关系要求,以“清”字廓权责明底线,以“亲”字敞心门泯隔阂,增强主动服务意识,落实一视同仁的投资促进政策,多立标准、少贴标签,既拆围墙、更拆心墙。落实投资促进部门责任,理清责任链条,拧紧责任螺丝,消除痛点、疏通堵点,打通促进民间投资的“最后一公里”。深入查摆落实政策不及时、不到位、不配套等问题,加强作风建设,加强问题整改,加强问责问效,坚决防止行政不作为、“政策空转”。注重调查研究,找准影响民间投资积极性的问题症结,制定“接地气、服水土、反响好”的投资促进政策,以民间资本买不买账衡量鼓励民间投资工作的成效。做好政策解读,大力倡导企业家精神,营造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推动民间投资回稳向好。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