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坚持市场取向改革 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谢力群//www.workercn.cn2014-04-08来源:浙江日报
分享到:更多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坚持市场取向改革,改革总体进程在全国相对领先,市场化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近几年来,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八八战略”,不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为全面深化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但随着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的不断变化,我省原有的体制机制先发优势正在逐步弱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十分迫切。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当前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在更大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促进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以更大的力度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关键是要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要素价格干预,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率最大化和最优化。

  近年来,我省进一步加大集约节约用地制度创新、金融要素创新、水电等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的力度,在海宁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不断提高资源要素利用效率,2012年全省建设用地亩均产出率比2007年提高58.7%。但从总体上看,我省资源要素短缺与利用效率不高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资源要素错配、劣配、违法配、低效配等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存在。

  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总的方向是,凡是能通过市场配置的都交给市场,通过市场竞争实现资源要素的“合理配、优质配、合法配、高效配”。主要任务:

  一是深化土地要素配置改革。要按照 “亩产论英雄”的理念,建立健全存量土地盘活、土地产出效益和新增建设用地挂钩制度,推进工业用地弹性管理制度改革,建立低效利用土地市场化退出机制。

  二是深化水电气要素配置改革。完善企业和居民用电、用气、用水差别化、阶梯价格机制,开展流域用水总量控制和水权交易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开展区域用能权交易试点等。

  三是深化环境资源配置改革。创新生态保护和资源有偿使用机制,探索开展碳排放总量控制和交易制度改革,创新区域、流域环境管理考核方式,启动开化等生态功能区建设试点,进一步完善建设美丽浙江的体制机制。

  四是深化金融要素配置改革。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在设立民资银行、互联网金融等方面要取得实质性突破,努力实现民间小资本与大项目、大产业的对接,银行大资本与小企业的对接,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的对接。

  五是加大科技体制改革力度,推进技术、人才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和高效流动。

  以更大的勇气推进政府自身改革

  《决定》特别强调,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关键在于大幅度减少政府对微观事项的管理和干预,把该放的权力放掉,把该管的事务管好。

  近几年来,我们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大力推进政府自身改革,特别是加大力度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系建设,放手发展民营经济,积极推进政府转型,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必须看到,我省一些地方政府主导型经济增长方式的特征仍然明显,企业投资层层审批、生产要素行政配置、政府直接“分钱分粮” 等问题仍然突出。对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着力加以解决。

  加快政府自身改革,重点是要做好精兵简政、合并职能、整合资源、强化治理这四篇文章,打造有限政府、有为政府、有效政府。主要任务:

  一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再取消和下放一批省级审批权限,凡是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一律取消审批,凡是基层更为有效的,一律下放审批,推进核准目录外企业投资项目政府不再审批改革(负面清单),完善事中事后监管。

  二是全面推行权力清单制度。树立依法制权、阳光行权、权责一致的行政权力运行理念,及时总结富阳试点经验,进一步清权、减权、制权,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给行政权力打造一个制度的笼子。

  三是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切实做好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积极推进“两个不再”改革,省级政府部门一般不再直接向企业分配和拨付资金、不再直接向企业收取行政事业费改革。

  四是积极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精简机构、精简人员、转变职能。加快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以更大的决心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当前转型与改革高度融合,改革不突破,经济转型就难以破题。从投资主导型转变为消费拉动型、创新驱动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既是经济转型的重大课题,又是把握战略机遇的关键所在,也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题中之义。

  由于多种因素,我国已进入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省委、省政府及时审时度势,以治水为突破口,打出了一套转型升级“组合拳”,取得较好的阶段性成效。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省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不足、产业转型升级缓慢、资源环境约束全面加大、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强化转型升级“组合拳”体制机制保障,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一招。主要任务:

  一要以“五水共治”为突破口,建立健全治污治水、“四换三名”、扩大有效投资、浙商回归、“四边三化”等体制机制,“倒逼”推进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并确保在未来几年取得实质性突破。

  二要完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体制机制。着力解决科技创新“四不”问题,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加快形成市场导向、企业主体、产学研协同的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创新政策体系和科技奖励评价制度,激发创新活力。

  三要完善产业转型升级体制机制。促进产业集聚区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其核心区发展成为产业集聚高地并建设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机制,破除制约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先进制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机制,健全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体制机制。

  四是完善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大力推进舟山群岛新区开发开放,积极争取舟山群岛新区设立自由贸易港区,深化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先行先试以大宗商品为主的贸易自由化、以海洋产业为主的投资自由化体制机制。

  以更高的起点推动民营经济创新发展

  民营经济是浙江发展的发动机,是市场化取向改革的探路者。《决定》首次提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这为最大限度激发民间活力、推进民营经济新飞跃,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环境。

  近年来,我省连续出台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鼓励民间投资、支持浙商创业创新等一系列政策意见,引导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民营经济贡献了全省60%以上的生产总值、60%左右的外贸出口、50%左右的税收和90%以上的社会就业,是浙江发展的“根”和“魂”。但也要看到,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种“弹簧门”、“玻璃门”、“旋转门”仍然没有破除,民间活力和创造力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

  浙江要继续走在前列,最根本的还是要依靠广大浙商和民营经济。总的方向就是要按照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要求,加快推动民营经济创新发展,再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新优势。

  一要落实“非禁即入”原则。推动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进入负面清单之外领域,鼓励民间资本办医办学办文化,进入公用事业、金融服务、轨道交通等领域,制定合理回报机制等配套支持政策,让民资不仅“进得来、还要划得来”。要更加宽容地对待新的经济业态、新的商业模式。

  二要完善“浙商回归”体制机制。健全回归浙商重大产业项目资源要素保障机制。抓好民间投资招商对接,定期梳理推出一批面向民间资本招商推介的重大项目,特别是要鼓励更多民资投入到地方铁路建设。

  三要抓好“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各项工作。落实和健全相关扶持政策。

  四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既要鼓励发展国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也要鼓励发展非公有制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以更实的举措推动城乡一体化

  城乡结构在整个经济社会结构变革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早在2004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就强调:“要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新时期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口和牛鼻子,把城乡发展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统筹改革、统筹建设,并以此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浙江在全国率先提出城市化战略,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积极培育中心镇和小城市,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计划,并对户籍、就业、教育、卫生、社保、金融、土地等方面的体制改革作了一些探索。但总的来看,城乡差别和城乡二元分割问题仍然存在,成为推进新型城市化的主要瓶颈和制度性障碍。

  深入新型城市化战略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总的要求就是,以人的城市化为核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布局优化、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浙江特色新型城市化道路。

  一要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引导有需求、有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适宜的城镇就业生活。建立健全流动人口“居住证+积分制”制度,创新人口管理,促进社会融合。

  二要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率先推进集体土地股份制改革,量化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经济权益,探索建立农村宅基地跨社置换、有偿退出、有偿使用的机制,稳妥开展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试点。

  三是加快建立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体制机制。积极落实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的改革举措,健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积极推动优质教育、医疗资源下沉。探索建立城乡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制度衔接并轨机制。

  四是完善中心城市提升发展机制。适时推进县(市)改区行政区划调整。建立多元化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建立跨行政区域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社会事业共建共享机制。

  五是健全小城市培育和中心镇发展机制。在省级中心镇和小城市试点镇全面实施新一轮扩权,争取将有条件的试点升格为小城市。

  经济体制改革任务艰巨繁重复杂。我们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始终坚持把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以改革创新统领全局,注重改革的关联性和耦合性,正确、有序、协调推进各项改革。要按照先易后难、以点带面、把握节奏、以质取胜的策略,以项目化方式扎实推进各项改革举措,力争一步一步取得突破,一项一项抓出成效,不断把改革推向深入。

  【作者为省发改委主任】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