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加强标准化建设 以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俞可平
//www.workercn.cn2016-06-15来源:中国质量报
分享到:更多

  

  标准化是社会现代化的一个基本要素,与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密不可分。一个国家的标准化程度,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反映着社会的现代化水平和国家的治理水平。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国家建设的总目标,是要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换言之,现代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长远奋斗目标。什么是现代化?简单地说,现代化就是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社会整体进步过程,是工业文明基础上的人类文明进步过程。

  标准化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意义

  现代化的内涵极其丰富,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人类的生产行为、交往行为和管理行为的标准化。社会的现代化,离不开社会生活的规范化、程序化和合理化,而所有这些都与标准化密切相关。没有标准化,就谈不上规范化、程序化和合理化。

  治理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也与标准化密切相关。现代的国家治理体系通常可以分为3个子体系,即政府治理、市场治理和社会治理。在这3个治理体系中,最先引入标准化的是市场治理。市场治理首先体现为企业治理或公司治理,离开标准化,市场治理或企业治理是不可想象的。社会上有一种普遍的看法,以为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与标准化没有关系。其实,这是一种流行的错误,离开标准化,包括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在内的现代国家治理都是不可想象的。

  标准化对于国家治理现代化而言,至少有着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标准化为现代国家治理确立规范,从而关系到国家治理的制度化;标准化为现代国家治理确立标的,从而关系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标准化为国家治理的合理化提供依据,从而关系到国家治理的效益;标准化为评估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量化指标,从而关系到国家治理的改善;标准化为国家治理提供统一的评估基准,从而使得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之间可以就治理状况和治理水平进行相互比较和学习借鉴。

  中国的标准化建设现状

  作为一个政治学者,从实现社会现代化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视角,来看待我国现行的标准化建设现状,便可以发现一些突出的问题。

  首先是全社会普遍缺乏标准化意识,与之相应,在国民教育体系中标准化教育也相对不足,标准化知识的普及远远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其次,在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许多重要领域,还缺乏一些基本的标准。与公司治理相比,政府治理的标准化建设尤其落后。

  再次,涉及社会治理和国家治理的许多行业标准,缺乏科学化和合理性。一些标准的制定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一些标准的制定则缺乏科学的程序,还有一些标准的制定被既得利益团体绑架,从而导致标准的不科学和片面性。

  最后,全社会的标准化建设存在严重的碎片化倾向,各个标准体系之间不相协调,甚至同一类行业行为的标准在不同地区和部门也不相一致,严重影响了标准的权威性。第五,许多标准体系形同虚设,没有得到认真地执行,从而严重影响了标准化工作的公信力。这既有标准体系本身的问题,如一些标准体系原本就不合理和操作性不强,但更有执行力度不够的原因。

  政府应加强标准化建设

  为了推进我国的标准化建设,首先应从建设现代化国家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高度,提高对标准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普及标准化知识,重视各个行业的标准化建设。

  其次,为进一步完善各个重要行业的标准化体系,特别是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标准化体系建设,重要的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行为,都应当有相应的标准可以遵循,从而切实提升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水平。

  其三,提高标准行业从业者的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提升各类标准体系的科学化和专业化程度,克服标准行业的利益化倾向,增强行业标准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其四,加大对违反行业标准的处罚力度,严格执行各类行业标准,通过必要的制度设计,充分发挥标准化的效用,让人们在遵循标准中获得益处,从违反标准中付出代价。

  其五,加快标准化的法治化进程,完善标准化的专业立法,把标准化建设纳入法治的轨道。

  总而言之,标准化是社会现代化的一个基本要素,与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密不可分。一个国家的标准化程度,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反映着社会的现代化水平和国家的治理水平,政府应当从建设现代化强国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高度,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标准化建设。(作者为北京大学讲席教授、政府管理学院院长、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主任)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