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靠手艺吃饭”新解
//www.workercn.cn2014-07-14来源:江西日报
分享到:更多

  

  从历史上来看,我国是一个注重“靠手艺吃饭”的国度。古时三十六行的民谣就唱道:“一耕二读三打铁,四五航船磨豆腐,六木七竹八雕花,九纺十织织布郎,十一裁缝做衣裳,十二是个修锅匠……”在每个行当干得好的人,都令人敬佩和羡慕。不仅如此,还涌现出许多的能工巧匠,为我们所熟知的有纺织家黄道婆、造纸术发明家蔡伦、活字印刷鼻祖毕昇、木工祖师爷鲁班……他们以自己的聪慧好学、心灵手巧,开创行业之先,不仅将精湛的技能传播后世、恩泽后人,而且将一种敬业、精业精神渗入中华民族的血液中,穿越无尽的岁月,至今仍温暖和激励着我们。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受陈旧过时的人才评价标准的影响,不少地方都不把技能人才当人才看,再加上一些地方“官本位”思想盛行,影响了人们学习手艺、钻研技能的积极性,造成时下专业技能人才的匮乏,也使一些传统手工艺面临失传的危险。

  近日,国务院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进行规划和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这一重要指示廓清了人们在人才观上的思想迷雾,为职业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靠手艺吃饭”,原本是中国百姓箴言式的智慧家训,今天,我们更要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社会发展到今天,“靠手艺吃饭”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不仅是家庭的顶梁柱,也是各行各业的中坚、开拓创新的骨干。同样的工作,他们做起来更为精细;同样的问题,他们考虑得更为周到;同样的难题,他们处理起来更为巧妙。只有让千千万万拥有较强动手和服务能力的人才进入劳动大军,才能使我国劳动者的素质得到大幅度提高,进而带动“中国制造”更多地走向“优质创造”、“精品制造”。

  从许多能工巧匠、技术技能人才身上,我们还领略到一种更为隽永的价值观念:任何一种再普通不过的行业和技能,只要你尽心地去钻研、去积累、去发掘、去提高,进而达到一种高度,进入一种境界,自然就会成为这个行业、这项技能的“国王”,拥有一种穿越时空、传承致远的力量。比如,庄子笔下的庖丁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手艺人,而堪称技艺精湛的能工巧匠,能带给人们更多的对生活的欣赏和对人生追求的感悟。现今在各类专业技能擂台上大显身手的技术能手,也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劳动者了,而是高精尖技术的开拓者、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带给我们的是开拓未来的信心和力量。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