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以新理念引领新型城镇建设
凌常荣
//www.workercn.cn2016-02-23来源:广西日报
分享到:更多

  

  新型城镇化推进速度的快慢、建设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三农”问题的化解、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内需扩大和产业升级,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败。因此,以新理念新技术引领新型城镇建设,打造集约城镇、绿色城镇、智慧城镇、人文城镇和特色城镇,是“十三五”时期我区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举措。必须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持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形成并实现宜居宜业、可持续发展和富有特色的美丽城镇共同愿景。

  一、注意前车之鉴,避免城镇病发生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城镇化建设需要总结过去国内外城镇化发展的成功经验,汲取城镇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教训,尤其要避免城镇病的发生,少走弯路,减少成本。要注意避免空间布局上过度的功能分区,致使上班族每天上下班时间在居住地与工作地之间大跨度流动,造成道路交通不畅;避免城镇色彩呆板雷同,千镇一色,缺乏区域性和个性化的城镇符号,城镇文化脆弱;避免管道设计短视,缺乏标准和刚性约束,政出多门,哪怕是新修好的道路也是经常“开肠破肚”,严重浪费资金和材料;避免产业思维缺失,只管“出生”造城,不管“供养”成长,只看见水泥城市的“高大上”,没有城市经济壮大的“白富美”,造成城镇竞争力不强。

  二、用新理念新技术指导新型城镇建设

  打造集约城镇,要有大规划理念,树立城镇功能定位协调思想,造城与产业结合,避免城镇空心化。规划先行,树立百年大计、千年大计的思想。一是城镇规划和产业规划同步进行。不能为建城镇而建城,必须考虑和谋划产业的发展方向,突出产业地位在区域分工中的比较优势,考量产业链上下游发展的基本要素和资源集聚的能力。二是人口规划和环境规划同步进行。考量人口规模和环境容量的有机结合,考量人口素质和人口结构的协调发展。三是可视规划和隐蔽规划必须同步进行。可视规划既要适当考虑功能分区,又要适当避免工作地与居住地远程分离,节省居民的时间成本;隐蔽规划需要在规划中予以高度重视和同步发展,不可偏废,防止付出二次规划的成本和代价,造成人为损失。

  打造绿色城镇,要有大形象理念,树立空间布局综合协调思想,环境与美学结合,避免城镇的喧嚣化。要结合美学规律,设计自然的绿色,树木既要美化,又要遮阴,发挥多重功效,建设森林城镇、花果城镇、生态城镇。同时创新人文的绿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消除当代人的精神空虚心理,使城镇的空间布局合理科学,城镇要素综合协调发展,如形象与环境的统一,绿色生产与绿色消费的统一,居民行为与伦理道德的统一,实现天、地、人的和谐统一,塑造城镇自身精神品牌和人格力量。

  打造人文城镇,要有大美学理念,树立建筑符号色彩协调思想,个性与文化结合,避免城镇的庸俗化。尊重建筑哲学和美学原则,结合地形、气候、水文、风俗、价值观状况等,设计属于自身的城市色彩和创新的、个性化建筑符号,突出文化功能和文化价值导向,打造符合环境禀赋、居民习俗、访客审美三位一体的景观城镇、小品城镇,构建起大美城镇,提升文化软实力和旅游竞争力,增添旅游附加价值,成为异乡客向往的第二人居生活空间。

  打造智慧城镇,要有大网络理念,树立数据准确发展协调思想,现实与未来结合,避免城镇的短视化。交通网要四通八达,便于车辆进入和离开;互联网要快捷高效,大数据互联互通、及时更新,确保准确;物联网要跨界联通,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工作与生活能够享受高科技成果带来的便利。

  打造特色城镇,要有大和谐理念,树立人居便利舒适协调思想,发展与品质结合,避免城镇的无序化。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环境与价值的和谐;凝练产业特色、服务特色、品牌特色等等,使城镇立足于区域发展格局中。公共服务要配套,如公共交通要立体化和服务化,缓减环境和道路的压力;交通与道路标识科学设置,提高道路的利用效率。和谐的城镇要有家乡引以为荣的独特风貌和习俗,留得住乡愁。

  三、建立健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机制

  新型城镇建设需要有制度保证,新型城镇发展需要有基础支撑。在经济新常态下,需要统筹发展、融合发展、均衡发展。

  建立健全城乡统筹发展机制。注意着重解决三个矛盾:政府与市场矛盾、原住民与新居民矛盾、效率与公平矛盾。政府要提高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按照市场化规律壮大特色产业规模和发展优势经济。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使新居民尽快融入城镇生活,但要适当照顾原住民的利益,避免发生矛盾和冲突。同时,统筹推进土地、住房、财政金融、行政管理等制度改革,维护社会的效率与公平。

  建立健全产城融合发展机制。注意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产业支撑能力、生态支撑能力、文化支撑能力。城镇发展规模与水平要依靠这三足支撑,即产业规模、生态承载、文化设施等,三者融合得越好,互相支撑、互相促进的力度越大,城镇发展的动力才会越大。

  建立健全要素均衡发展机制。注意着重保持三个要素均衡:人才要素、服务要素、安全要素。传统“木桶理论”的各块板都要均衡发展,城镇的发展也不例外。人才资源要素决定城镇发展的成本与收益的正反比,需要保证人才成长与城镇发展的和谐共轭;服务要素不可偏废,城镇的基本功能就是服务,管理者需要以人为核心,提高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和实际服务水平;安全要素更是城镇立足和发展的根本,包括人居、生产、生活和心理安全等等。安全系数越高,宜居满意度越高。(作者为广西大学商学院教授)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