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以“三个贯穿” 推进脱贫攻坚
扎实做好基础性工作,确保真扶贫、扶真贫
李熙
//www.workercn.cn2016-08-03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更多

  

  当前,各级党委、政府正在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打一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脱贫攻坚战。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扎实做好基础性工作,确保真扶贫、扶真贫。

  把精准识别动态管理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精准识别、动态管理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前提。一要改进方法。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把识别标准具体化,探索和创造更多的人民群众能够接受、易于操作的识别方法。二要坚持原则。正确处理精准纳入与精准退出的关系,该纳入的要及时纳入,该退出的要坚决退出。三要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挥村级理事小组的作用,发挥村民代表大会的作用,发挥好共青团、妇联等基层群众组织的作用,让人民群众说了算,确保动态管理质量和效果。坚持各种民主程序,特别是要落实逐级公开公示的环节,加大群众评议的分量,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把群众脱贫摘帽之后的跟进帮扶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坚持脱贫摘帽与后续发展有机结合,一边实施脱贫摘帽,一边推进后续发展。一要坚持多措并举。各级党委、政府要强化主体责任,做到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钩,从而采取跟进帮扶的务实措施,鼓励有脱贫愿望、有致富思路和能力的贫困群众“率先”脱贫,并做到“扶上马、送一程”,扎实抓好基础设施建设、贫困人口能力素质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立足于长远的项目,做到持续抓、长期抓。特别是要把产业扶贫作为持续发展的关键和核心来抓,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推广农科实用技术,不断拓展收入来源,增加群众收入,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群众“摘帽”之后的发展问题,确保脱贫之后的持续发展动力和实效。二要强化工作动力。发挥各级定点挂包单位的示范带动作用,发挥驻村扶贫工作队的骨干作用,结合职能优势和自身特点,有钱出钱、有人出人、有力出力,确保力所能及、发挥优势、有所作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培养更多政治上的明白人、致富上的带头人,大力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增强基层党组织带领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持久动力。同时,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贫困群众的思想引导、思路引导,启发他们脱贫致富的内在积极性。三要加强跟踪监测。运用信息化手段,发挥信息平台事先预警、事中监控、事后评估的作用,建立健全监测有力、进出有序的动态管理机制,确保脱贫出列的贫困户都在各级党委、政府的视野范围之内。

  把政策措施的衔接配套与落实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一是注重“五个一批”的协调性。围绕“五个一批”政策的完善与配套,整合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完善生态保护的补偿政策,健全教育培训的普惠政策,优化社会兜底的保障政策,稳定易地扶贫搬迁的补助政策,加强政策措施之间的协调、衔接与融合,让各项精准脱贫政策有文件规定、有对策措施、有实施办法、有兑现手段,为基层一线开展脱贫攻坚提供科学有效的政策依据。二是扭住统筹推进的关键点。把项目、资金的统筹整合权下放到县市党委、政府,让县市党委、政府放开手脚,大显身手,集中精力抓落实,担当起脱贫攻坚的主体责任。树立正确的考核导向,抓紧完善项目验收和年度考核办法,既包括党委、政府的考核办法,也包括各级定点挂包单位的考核办法,还包括扶贫项目的验收办法。同时,加强考核结果的运用,确保与干部的成长进步密切挂钩,确保干好干坏不一样。三是实现政策落地“零距离”。高度重视政策措施落地工作,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实现联系服务群众的“零距离”,及时兑现包括财政补助资金在内的各种帮扶措施,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同时,善于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吸引更多的信贷资金和社会力量参与到脱贫攻坚中来。高度重视易地扶贫搬迁资金使用难的问题,加强对扶贫项目资金的监督与检查。把深化农村改革作为脱贫攻坚的强大动力,抓紧推进集体土地、承包土地和农村民居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多用土地入股的方式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建立健全企业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扩大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和受益面。(作者单位: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挂包帮”“转走访”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