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增强诚信意识 培育诚信自觉
朱林
//www.workercn.cn2015-09-28来源:江西日报
分享到:更多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项基本内容,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正因如此,2013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2014年中央文明委发布的《关于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的意见》,都对推进诚信建设作出重要部署。当前,贯彻落实这一系列决策部署,筑牢诚信之基,建设“诚信中国”,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增强诚信意识、培育诚信自觉。

  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所谓诚实,就是真实无欺的意思;所谓守信,就是有信誉而不食其言的意思。“诚”与“信”合起来,就是要求人们在相互交往中做到真诚实在、不失信誉。关于“诚”与“信”,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谈得很多。关于“诚”,《中庸》提出:“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大学》一书更是明确指出,“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直接把“诚”作为修身的重要前提。关于“信”,孔子在《论语》里就主张“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他还认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在古人眼中,“诚”与“信”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诚”中有“信”,“信”中有“诚”。长期以来,诚信的观念已内化为中华民族的一种民族心理。

  诚信不仅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正因如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诚信列为其中一项基本内容。从社会学的角度讲,诚信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石。现实中,人际合作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社会之所以能够存在发展,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基本关系是相互信任而非相互欺骗,人们相互间的诚实行为多于欺骗行为。所以说,诚信是维系人际合作、保障社会存在发展的基本纽带。此外,这种由诚信带来的人际之间的和谐的社会关系,也将使社会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保持一种良性的运转。从经济学的角度讲,诚信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信用经济,诚信是经济交往的基本行为准则,是经济交换的前提,因为经济交换必须赋予对方信任,而信任又是建立在对方信誉的基础之上;诚信也是经济合作的前提,因为经济合作的契约是建立在合作方相互信任和相互坚守信誉基础之上的。因此,诚信是市场经济运作的“润滑剂”和基石,也是市场有序运行的基本保证。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诚信是个人的立身之本。孔子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也有一个成语叫将心比心。从人的内心讲,谁都不愿意被别人欺骗,谁都愿意被别人诚信相待。因此,我们首先要学会真诚地对待别人。

  诚信是一种美德,应该人人遵循。不过,这里说的“人人”,不仅仅是指具体的个人,而是泛指三个层面。

  一是政府层面。政府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国家的权威、国家的形象。所以,在诚信方面,政府必须作表率。许多政府机关贴着“为人民服务”的标语,这其实就代表着政府对老百姓的一种“诚”,而政府部门制定的决策、所做的工作能否安定民心、取信于民,则关系到政府对老百姓的一种“信”。所以,政府如何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落实到具体的惠民政策和行动上来,如何真正做到取信于民,不是一件小事,而是密切党群、政群关系的大事。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取信于民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项基本内容,法家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过。古人尚能如此,在人民当家作主的今天,我们的政府更应坚守对老百姓的诚信。

  二是社会层面。一个社会要真正成为诚信的社会,就应该在全社会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并真正使人们将这一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现实中,一些坑蒙拐骗的现象屡禁不止,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极少数人把绝大多数人当成牟取不正当私利的工具。虽然我们不能指望我们的社会在一夜之间变成高度诚信的社会,不能指望所有社会成员的道德觉悟立马大幅度提高,但是,一个诚信的社会首先是一个法治社会,我们要坚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用法治为诚信保驾护航,让诚信者得到保护,让失信者得到惩处。长此以往,以人为本的理念就能真正得以普及并被广泛践行。

  三是个人层面。在现代社会,尽管对于不同的社会成员,诚信的要求会有所不同,但是一些共同的要求是不变的。比如,在政治生活方面,要求忠诚于祖国,不做危害国家主权、侵害国家利益、损害国家声誉的事;在人际交往中,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在经济生活中,要买卖公平、信守合同,等等。除此之外,所有的社会成员还必须守住一个共同的底线,那就是法律。对于那些踩法律“红线”的不诚信或欺骗行为,就应该在法治的范围内进行治理。

  明白诚信的道理、增强诚信意识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培育诚信自觉,把对诚信的认知转化为自觉践行诚信的实际行动。现实中,有的人虽然知道诚信的重要性,却不能自觉地践行,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怕吃亏,怕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确实有少数人靠耍小滑头、坑蒙拐骗得到了一些短暂的、局部的利益,但从长远和总体来看,诚信最终会给人带来最可靠、最踏实的利益。正如我国先哲所言:“匹夫行忠信,可以保一身;君主行忠信,可以保一国。”我国民间也有类似的智慧,比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个“道”,其中就包含了诚信。我们只有守住诚信这个“道”,才能给社会带来贡献,也能给自己带来平安,这实际上就是大家的共同利益所在。

  把诚信转化为实际行动的最高境界就是养成诚信的习惯,形成诚信自觉,进而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诚信文化氛围。人的习惯是一种高度的行为认知。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习惯的形成往往有一个较长的、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习惯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人的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正所谓“习惯成自然”,诚信的习惯也是如此,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曾经有外国人在德国看到德国人自觉纳税,就“好心”地告诉其如何逃税。德国人惊讶地问道:“我为什么要逃税呢?”对已经养成诚信纳税习惯的德国人来说,逃税反而使他们不习惯。这种良好的诚信文化氛围就像空气一样,平时你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一旦缺少了,你才会明白其宝贵之处。所以说,这样一种诚信自觉的形成,也正是我们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所要努力的方向。(作者系江西省社科院赣鄱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