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
朱利民
//www.workercn.cn2016-08-22来源:西安日报
分享到:更多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和“七一”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载体的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提高到重要地位,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生活价值形态及其精神实质的认识、理解和掌握,其本质是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正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丰厚土壤,获得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

  一、敬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国革命文化和创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源泉和基础。

  “文化”一词,从泰勒到任继愈,大约有200多种界定。中国先秦元典《周易》讲,文化是指纹饰与化成。在现代汉语语境下,文化特指代表一定民族特点的,反映其理论思维水平的精神风貌、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精神成果的总和。

  面对一组青铜器、一堆丝绸、一座遗址,看到的不是文化传统,而是遗物和遗迹。这些遗存所蕴含的规则、理念、秩序和信仰,才是传统。不是所有的文化都能构成文化传统,传统应指世代相传的优秀东西。文化传统存在于传统文化中,它是能够集中地体现具有同一性的规则、理念、秩序和信仰的文化内质。

  “增添是一种最常见的形式”。传统不是凝固的概念,只有不断为既存的传统增添新的内容和新的典范,传统才更充实、更有价值,才能成为活着的传统。对不同质的文化传统的吸收和融合,可以使固有传统因注入新的血液而勃发生机,变得更健康、更有创新力。其实这一过程就是传统更新的过程,就是文化的濡化过程。这种濡化过程既不会引发激烈的冲突,也不会破坏既存的文化秩序。文化传统在濡化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增添新内容、新典范,而且需要对异质文化吸收融合。中华文化不排外,即使穷乡僻壤,亦懂得尊重外来者的文化习俗。正是这种生命延续力,使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一种人类文化类型。

  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不但始终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且努力使之与不同时期中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成果,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和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和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制度基础和根本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和价值遵循。一言以蔽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价值系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和基础。

  二、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

  欲信人者,必先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文化作为价值的载体和核心,是一个民族的基因、血脉和传统,它渗透于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到道路、理论和制度选择的过程之中。

  文化自信,既指向历史也指向现实与未来。道路、理论和制度的选择和坚持,离不开民族文化的沃土,举什么样的旗帜、走什么样的道路、确立什么样的制度,归根到底是由价值的合理性确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和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和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制度基础和根本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和价值遵循。

  作为现当代中国的制度文化和政治文化的实践创新载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创新载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制度创新载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价值创新载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个方面,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渗透,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优势,对于增强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文明创造型转化、创造性发展,提出了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和方案,同时也为世界各国人民创造多彩文明提供正确的精神借鉴。

  中华文化自信是基于中国社会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是基于中国文明连续性与变革性的统一,是基于中国政体国体独立性与融通性的统一。中华文化自信力既能解决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冲突、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冲突、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冲突,又能积极应对文化霸权主义压制、国外文化产业围剿、网络文化蛊惑、文化保守主义和文化西化论挑战;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是民生幸福的品质保证。

  三、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基础和保障。

  任何国家和民族都是在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中发展壮大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首先应该是文化上的自觉。文化自觉是文化发展演变的规律,主动对文化发展进行反思,尤其是对自身文化的渊源、发展、未来以及作用和地位等有清醒认识和自知之明,并主动承担起文化发展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文化自信是文化自觉的必然结果,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基础和保障。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这种强大力量首先来自民族、国家、政党对于自身文化的自省、自觉。任何一种文化都可能尺短寸长,中华文化亦然。思考的问题在于中华文化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对象发挥的作用不同;中华文化在不同时期针对相同对象发挥的作用不同;中华文化在同一时期针对不同行政区划的相同对象发挥的作用也不同。

  恩格斯讲,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现实逻辑和文化本质证明,大国崛起、民族复兴, 大国崛起,民族复兴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剧增、经济总量的排名,而且应该是民族文化的弘扬、核心价值体系的培育,是文化主权辐射的强大与民族文化输出的增多。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我们要始终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我们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我们要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我们要基于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实现中国梦!(作者系市社科院科研处处长)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