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媒介融合背景下地方新闻院校如何培养人才
杨晓丽 纪洋//www.workercn.cn2014-06-30来源:吉林日报
分享到:更多

  

  当前,国内媒介融合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一种概念,而是以一种实实在在的媒介传播和制作的形态出现在人们面前,影响着媒介市场,也影响着受众的生活。媒介融合发展速度之快,让媒体和媒体人,尤其是很多新闻专业院校措手不及。于是,出现了这样一种状况:继每年的6月份新闻报考热之后,紧接着就是7月份毕业季的新闻就业难。就业难尽管有诸多因素,但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新闻院校尤其是地方院校培养模式僵化落后,与当前媒介融合的大环境严重脱轨。

  那么新闻院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如何改变现状,提高教育质量,提升人才竞争力?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明确培养目标,纠正办学思路

  当前大多数新闻院校都是将培养“编辑、记者”做为办学宗旨,但是适合什么样的媒体?如何适应媒体?大多都没有明确的指向性。目标模糊同质的结果是,很多院校培养的学生一个模式,无专长无特色,缺少竞争力。当前媒介融合的新形势已经对新闻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编辑记者应该拥有多种媒体的业务能力。比如,熟练的报纸、电视、网络新闻的文本写作能力,电视新闻的摄录和网络新闻的编辑能力。同时,一些融合后的媒体需要具有跨媒体经营管理的高端人才。所以,新闻院校培养目标应该调整为:既培养学生扎实的新闻采编写的基本业务能力,又要加强通识教育使学生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同时还应该培养学生多媒体、跨文化的新闻制作和新闻传播技能。如此目标打造的学生,既能在传统媒体立足,又能满足新媒体或者融合后的媒介对人才的多种要求,成为媒介融合时代合格的新闻人才。

  在办学思路上,我认为当前新闻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师资队伍的结构不够合理,过于偏重教师的文凭而忽略教师的实践经验。在人才的引进上,很多院校的用人标准是必须具有博士、硕士文凭,将许多拥有丰富经验的业界人才拒之门外。即使有幸被引进,在职称评定上也明显处于劣势。因为评定的标准往往以科研成果或学历为主要指标,因而大多来自业界的教师很难晋升为教授职称系列,这就影响了业界人才进入高校从教的积极性。所以,新闻教育多背景师资队伍的建设在一般新闻院校很难实现。目前,大多数新闻实务类如采访、编辑等课程仍与其他学科的理论课模式相同,填鸭式、满堂灌,有的课程自始至终学生也没有动手操作的机会。

  新闻学不同于一般学科,实践性、操作性都很强,高学历未必能满足新闻教学的要求。有从业经历、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往往能够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结合课程需要安排实践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思考能力,注重课堂训练和案例教学,既能使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又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应该是新闻专业教学的主要模式。

  二、紧紧围绕媒介融合进行教学改革

  在地方新闻院校,笔者经常听到来自学生的抱怨,抱怨实践课太少;抱怨可供他们选择的其他学科的课程太少。这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外语、政治类、再加上新闻基础理论课,以绝对的优势挤占了其他的通识课和实践课。而通识课是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文化修养的重要途径。现在很多媒体反映,新闻专业的学生从业后上手快,但是后劲不足。主要的原因就是文化积淀不厚重。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被认为是美国乃至世界上新闻学院的典范,他们的做法是,毕业生新闻专业课学分仅占总学分的33%,70%左右的学分必须从文、商、法、史等其他学科选择。而我国高校新闻院系的专业课程普遍达到总课程的3/4,通识课程只占1/4左右。所以,增开人文、社科类通识课比例应该是新闻教学改革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

  增加实践环节,给学生充分的动手实践机会,一直是地方新闻院校教学改革的一道难题。媒介融合背景下,这个问题更为突出。吉林师范大学在这方面的探索有了新的突破。他们的经验值得借鉴。

  吉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广开实战训练课,如《新闻评写实践》、《新闻采编制作》、《报刊编辑实践》《网络新闻与网络建设》等等。改变了以往的上课模式,变老师讲为学生做,学生是主体,老师负责指导和答疑。通过师生间的互相采访,以及座谈会、新闻发布会等形式,使每个学生都能置身于新闻现场,培养了学生的采访、摄录和写作等方面的能力。同时,他们还在校园内鼓励学生自办报纸、电视和网站,开设新闻采编平台。学生既是记者、编辑,又是受众和评论员。火热的大学生活,就是他们的新闻主战场;每个人的新闻作品,都可以成为大家的批评对象。一采一评之间,提高的不仅仅是技能,更重要的是眼界,是意识。

  除了校内的实践环节,地方院校还应该舍得投入。投入时间、投入精力,也投入资金。带领学生深入街道、村屯,深入百姓生活之中寻找新闻素材,制作新闻作品,使学生能够身临真正的而不是模拟的新闻现场。培养他们的应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新闻素养,以适应媒介融合的新形势要求,为媒介融合时代培养合格的创新型人才。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