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王建平
//www.workercn.cn2016-08-30来源:南宁日报
分享到:更多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共产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观,即“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且指出有了这些自信,“我们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于是,这“四个自信”便成为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崛起的勇气之源,能力之本。坚持这“四个自信”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文化自信在这一自信观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习近平总书记用了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几乎相同的篇幅,给予重点论述,深刻地阐释了它的本质、特征、作用,以及实现文化自信的方式和方法,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这三个“更”字说明了文化自信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所发挥的更为重要的作用,这就是能够“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而这一精神力量正是我们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不断前进的强大思想动力,是克服一切困难和挑战,开创新局面的关键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我们有了文化自信,继续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由之路,继续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正确理论和科学理论,继续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先进制度,必然能够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就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因此,“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的力量

  更基本的力量就是最核心的力量,就是起着决定作用的力量,就是整个力量的根本,产生最基本的定力。因此,坚定文化自信就能够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更基本的力量,是因为它具有先进的本质。

  首先,文化自信作为我们更基本的力量,是代表人类发展先进方向的力量,并且得到了历史的检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并且在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得到充分证明,能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可以说,文化的正确性决定了文化自信。这一文化自信使我们坚信,朝着正确的方向,踏上正确的道路,必然能够达到正确的目标。

  其次,文化自信作为我们更基本的力量,是代表全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力量,因此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全国各族人民从过去95年的历史清楚地看到: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是真正代表人民的政党。它带领全国人民建设人民富裕、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因此,人民文化的广泛性决定了文化自信。这一文化自信使我们坚信,广大人民的大力支持,必然能够成为克服一切困难的坚强力量。因此,文化自信是更基本的力量。

  文化自信是更深沉的力量

  更深沉的力量就是最深厚、最沉稳的力量,就是核心力量的坚强后盾的力量。它支撑着基本力量,产生文化自信的充分底气。如果说“更基本”的力量是“点”的话,那么“最深沉”的力量则是“面”。它与“更基本”的力量形成点面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与分量,从而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更深、更广、更有力。

  文化自信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更深沉的力量,是因为它不但具有深远的渊源,而且还是进步的动力。

  首先,我们的文化自信根植于深厚的文化土壤。这一文化土壤由三个方面的文化组成。一是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伟大的革命斗争中所孕育的革命文化,三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所造就的先进文化。这些文化包括彰显进步内涵和真善美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价值取向、文学艺术、民风民俗、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政治制度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它们“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厚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这三种文化以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坚实厚重、积极进取为特征,成为我们民族自豪与骄傲的所在,是我们文化自信底气十足的根本原因。

  其次,我们的文化自信得益于积极的文化导向。我们面向未来、面向世界所弘扬的不是消极落后的文化,而是积极进步的文化。“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具体而言,我们所倡导的文化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在价值观念上,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就是引领全国各族人民追求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与和谐,追求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与法治,追求个人的爱国、敬业、诚信与友善,由此而形成强烈的使命感。二是在民族精神上,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这是中华民族在千百年来不断抵御外敌入侵,保家卫国中用鲜血铸造的奋起抗争、不屈不挠的精神。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就是让人们牢记,有国才有家,有国才有自己,由此而产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我们不但要继承先烈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还要把它弘扬出去、传承下去。三是在时代精神上,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意味着我们的文化自信不是死啃老本,故步自封,而是勇于改革,积极创新。我们不但要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吸纳全人类先进文化的精髓,而且还在此基础上,进行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与创新,去创造一切新文化,取得新成就,开创新世界。

  我们文化自信正是因为根植于深厚的文化土壤和弘扬积极的文化精神,所以才会是更深沉的力量。

  文化自信是更持久的力量

  更持久的力量就是最强大、最坚韧的力量。它是以更基本、更深沉的力量为依托而产生的文化后劲和文化耐力,对外能够抵御外敌,抗拒压迫,对内又能团结人民,坚持奋斗。

  文化自信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更持久的力量,是因为它通过文化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产生积极的作用。

  文化主要作用于人们的精神和灵魂,使之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并且转化为行动,进而促进社会,创造历史。每个民族的文化及其传统,都会对该民族的思维以及行为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形成民族的精神,激发出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转化为强大的文化力,即所谓的软实力。因此,中华民族十分重视文化力量在社会变革与发展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在古代,我们祖先尤其强调文化的文治与教化,即所谓“凡武之兴,谓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或者是“敷文化以柔远”。在当代,我们领袖也特别强调文化的作用。邓小平所提出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提就是“解放思想”。只有在文化层面的思想解放,才能实现观念更新,改革创新,社会进步。而文化自信则更加强化了文化的作用,并使之产生持久的韧性。有了这种文化自信,我们就更能坚忍不拔,更能顽强战斗,更能“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我们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先进的文化、悠久的文化、深厚的文化,而这一文化自信能够增强党和人民的精神力量,能够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能够推动社会的持续发展,因此是更为持久的力量。

  我们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就有了更加不畏艰险、扎实沉稳、坚定不移、百折不挠、奋勇向前,取得胜利的思想定力、文化底气和精神力量,就更加可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者系广西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南宁市签约理论家)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