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作业减负:从“政策层面”走向“有效学习”
//www.workercn.cn2014-07-25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更多

  

  融合到课堂变革中的“任务学习”研究

  在关于作业的教学运用的研究中,作业主要还是作为课堂学习的巩固环节。但随着对作业功能和教学运用技术的深入研究,我们意识到,作业改革必须突破狭义的认识,作业不只是练习,还是承载学习的任务。“任务学习”思想意在改变以往依赖课堂听讲、课后训练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变“被动地听会”为“在主动经历与思考中学会”。作业(任务)存在于学习的全进程中,在不同的学习环节,有着不同功能的作业(任务)支持和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2009年,我们开始关注作业与课堂教学改革。针对“学案练习化”等问题,我们开展预习作业、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等研究。2011年,我们提出“以作业撬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的观点,并基于若干课堂教学案例,提出了课堂从“对话中心”走向“任务中心”的变革主张。强调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质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让学生从被动学习方式为主走向主动学习方式为主,从无视学科特点的划一的学习方式向尊重课程性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转变过程中,作业(任务)是重要的抓手或支点。怎样将作业改革与课堂变革相结合,实现“学习与作业的融合”,克服“有作业无学习”的现象,是新时期中小学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基于任务学习思想,我们构建了“学习与作业相融合”的操作体系,引导教师以作业(任务)来组织教学进程。

  高明的老师,往往站在学生的立场设计学习活动,以核心知识的、简明的“学习设计”来促成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学习设计”指的是由预学任务、随堂任务、课后任务等组成学习活动的基本框架,以及教师的运用策略。

  “学习设计”的提法较以往的“教学设计”的进步在于,强调从“备教”转向“备学”,要求老师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设计学习任务,策划学习活动,把“上课”的“教”视为“学习设计”的运用。采用“学习设计”的提法,可以突破45分钟课堂的思维,将课前预习的设计、课堂学习讨论的设计、课后巩固延伸的设计甚至单元学习设计都包括其中。它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认识“完整的学习过程”。

  教师在课堂中最重要的任务不是“讲课”,而是“组织学习”。教师要基于学情,引导大部分同学循着学习活动的框架,水到渠成地达成学习目标。当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顺利地“水到渠成”,这就需要教师运用作业的实践智慧,巧妙铺设思维“台阶”,启发学生实现学习。

  作业改革与课堂教学改革的结合,其意义是从学习机制的角度阐释了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基于任务的学习设计及其运用”正在实践中进一步成熟,以作业撬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不再是幻想。(作者单位: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研究者说】

  更重要的是视野与方法

  回顾这14年研究探索的轨迹,我们的收获除了具体的经验和成果外,更重要的是研究视野与方法论的一步步前进。

  我们从具体的、零碎的作业设计与改进的案例研究开始,让教师在这种“接地气”的研究中思考并行动起来。在这些作业案例的积累中,我们发现比“形式创新”更为重要的是“功能匹配”,让学生做目的性明确、能针对性解决问题的作业,是作业是否有效的关键。作业的设计不是孤立的,设计与运用必然是“孪生”的。“作业运用研究”打开作业改革探索的“新窗口”,作业由静态的名词,渐变为栩栩如生的教学行为。这就使得作业不再默认为“课后作业”,并以“有意义的学习任务”的形式进入到课堂,融合到学习的全过程中。

  加强对作业功能与技术的研究,是在技术层面实现持续意义减负的重要途径。不过,作业改革的深层意义不只是减轻学业负担,转变学习方式,促进有效学习将是作业改革的重要战场。

  在实践中,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推进作业改革,迫切需要广大教师从功能的视角理解作业,提高作业设计与运用的能力。于是,我们从2006年开始,以仙居县、吴兴区等为基地,开展以改进作业为主题,旨在让教师提高和掌握作业技术的研修活动,具体以“作业设计、作业选择与配置、作业布置与指导、作业批改讲评、作业的分类、作业的功能、作业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唤醒广大教师掌握作业技术,参与改革实践,推动区域性的教学改革。

  案例1

  预学任务:触及核心学习内容

  课题一: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及实验求证

  (请同学们在阅读教材前先花十分钟,思考以下问题)

  思考1:请你试着用手蘸水在桌上写字,并跟同桌比一比,看谁干得快。桌上的水干了,我们在小学科学课中知道,这种现象叫( ),物质从( )态变为( )态,生活中还有大量此类现象,请举出3个。

  思考2:晾衣服时,哪些方法可使湿衣服尽快变干?(请尽可能多地写出)

  思考3:从各种使湿衣服尽快变干的方法中,请猜测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思考4:若要在课堂上验证你的猜测,如何设计实验?如何控制常量与变量?

  课题二:浮力及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请同学们准备一盆水,然后尝试着将一只皮球按入水中。

  思考1:请说说将皮球按入水中时,手上有什么感觉?

  思考2:请比较皮球刚按入水时,与皮球整体浸入水中时,手上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思考3:请猜测影响浮力大小的可能因素。

  [案例分析]

  这两例预学任务都不是关于知识点的、面面俱到的练习,而是简明的、触及核心学习内容的思考性任务。它们很好地体现了初中科学课程学习的特点,遵循“联系生活、归因猜想、实验验证”的学习方法,意在促进将方法变成习惯。引导预习的作业通常应有完成作业的情境说明,让“同学们在阅读教材前思考问题”是有效预习的一个条件;要求学生“只花10分钟”思考,是因为先学的目的未必是完成学习目标,只需学生完成自己能够独立解决的部分即可。

  案例2

  积累性作业:体现学科特色

  尊重课程性质,体现学科学习特点是作业设计的重要原则。不同学科的作业,其设计、运用及管理都应该各不相同。现实中,不少学校的作业管理制度存在缺陷。譬如,有的学校要求作业“日日清”、“周周清”,这对于数学、物理等学科还比较适合,而对于语文学科就有些困难。如果语文也像数学学科那样,只盯《同步练习》,语文课程会越学越死。

  不同课程所对应的学习方法应该有区别。这是课程性质决定的。数学学科属于典型的“链条式”学习模式,学习进展环环相接,中间的“缺链”就会影响后继学习。所以,“日日清”、“周周清”的策略符合其学科特点,重视《同步练习》也是合理的。但是语文学科却是典型的“螺旋式”学习模式,语文的学习进步不会“立竿见影”,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必须重视一些旨在养成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的积累性作业的坚持。

  譬如,要求学生注重日常积累,重视在具体语境中字词的理解与运用,在生活中感悟和习得语文学习方法;要求学生课外开展“海量阅读”,从教师推荐阅读到学生主动寻阅,从文本阅读到多媒体阅读,在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的阅读过程中掌握阅读的基本要领,形成个性化的阅读方法;鼓励学生开展“主动写作”,充分认识“什么是写作”、“为什么要写作”,通过周记、随笔等形式,鼓励学生主动表达意愿,养成将非正式表达述写下来的习惯;在日常语文课堂学习中,腾出一定的时间开展阅读、写作的交流,在表现性活动中,引导学生开展积累性学习。

  案例3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作业新体系

  我们从作业功能、学习机制等8个方面分析新课程对学生学习的要求,以“同心圆”来展开丰富多样的作业改革的实践思路。

  以应用为线索,把作业活动与研究解决情境中的实际问题结合在一起;强调学生“学”的过程,在注重传统作业知识巩固的同时,强调学生学习方式向“自主、合作、探究”转变;在作业取材上,关注学科间的综合,倡导打破学科界限,努力接近学生知识应用的实际;鼓励打破传统作业的即时性,强调中长周期作业和专题学习作业,使学习活动更具连续性;注重作业形式的多样性、层次性和差异性,增加学生的选择性;关注独立作业与合作作业;强调作业不仅仅是巩固知识的需要,更是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反映,应将学生的“三维学习目标”体现在作业过程之中;揭示了综合实践活动与作业的联系。“同心圆”的核心正是理想的高境界作业,也是作业改革与新课程改革的契合之处。

  (以上案例均由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教研室韩月红提供)

1 2 共2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