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慕课”对教学的影响与对策
刘赢南
//www.workercn.cn2015-11-17来源:吉林日报
分享到:更多

  

  “慕课”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慕课作为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最新发展形态,其所持有的基本理念是“将世界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送达地球最偏远角落”,有利于学习者进行系统学习。慕课大规模进入中国是在2013年,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在内的知名大学纷纷增进在线课程项目,一场“慕课热”在中国正在快速蔓延。

  “慕课”对教学有着深刻影响。充分认识慕课的积极作用。一是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时空限制。通过对慕课(MOOC)的本意理解,其自身有大规模、在线、开放三个主要特点,通过网络平台的课程分享、学习者在线学习模式、免费的在线教学,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在具备上网的条件下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它的出现就如同打破一堵无形的“墙”,这种无国界、无门槛的学习方式将最大程度地满足学习者的需求。二是有利于形成新型师生关系。慕课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学习形式上,更深层次上对传统的教育观念更是一种冲击和超越。中国的传统教育观念强调师道尊严,这种观念在几千年来并未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社会制度的变革发生根本性改变,“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而慕课背景下的师生关系,将发生深刻的转变,在其主导下的学习模式,实现了师生关系的“翻转”,学生可以自主在校外、课前、课上等任何时间、地点学习相关课程,并自主进行研讨和交流,大大提升学习者“学”的主体性,更有助于学生自主性的发挥,甚至学生可以在某些领域和方面成为“老师”,即真正实现“弟子不必不如师”。而老师的作用,更倾向于引导,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形成更深交流与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教学模式更接近于“启发式教学”。

  客观认识“慕课”的不足。首先,是课程在线不等同于教育在线。在“慕课热”的大背景下,我们对此应该保持理性态度。在充分认识到慕课给教育教学带来变革的同时,还要看到它的不足,不应夸大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慕课是依托于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产物,而我们要真正认识到技术进步不等于教育进步,二者有某种不同步性甚至是不完全关联性。就如录音机、电视机、计算机等的出现,在当时如何作用于教学也被人们寄予厚望,但是结果并没有发挥出理想的作用。我们还应该看到,教育是主题间的实践活动,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过程,还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的交流与感染。其次,是学生注册不等于接受教育。可以说慕课的产生得到了很多学生的追捧,我们不能仅看注册慕课学生的数目而断定它发挥了巨大作用,这只是考量的标准之一,重要的在于慕课学习之“质”,这更有待于进一步考量。而且由于经济水平的限制,慕课对技术和硬件设施也具有较高要求,在经济发达、信息化水平高的地区具有优势,而经济水平和技术落后的地区和高校,也只能“望网兴叹”,客观上也加剧了教育的两级分化。而国际“慕课”平台主要以西方为主,以英语为载体,无形中也为学生学习内容的选择设置了障碍。

  高校应对“慕课”的策略。第一要加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以“填鸭式”为主要教学方式。长此以往,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都比较差,这也是高校存在的普遍现象。这种理念如果不发生根本转变,无论多先进的学习技术与设备、多优质的课程资源,这些外在机制也无法引起学生主观的思想转变。第二要完善对教师的评价和考核机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为激励广大教师更好地投入工作,我们对教师的评价方法要从过去的定性评价转向定量评价。在评价方法上应该建设相关机制,形成社会、同行及学生的广泛参与。在“慕课热”的大背景下,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些高校有盲目跟风之嫌,而在此之下的行为必定是有些急功近利的,这与当前教师的评价与考核制度更是息息相关。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