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慕课”挑战传统教学
刘戟锋//www.workercn.cn2013-11-05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清华大学日前正式推出“学堂在线”,中国版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英文为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简称MOOC),将面向全球网民授课。人们给这种新型授课方式,起了个好听的中文名字——“慕课”。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概念形成不过数年,但发展速度极快,2012年被《纽约时报》称作MOOC元年。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名校几乎同时掀起这一风潮,涌现出了Coursera、Udacity和edX全球三大课程提供商。在中国,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著名高校也纷纷与课程提供商合作。

  “慕课”兴起,动因何在?进入20世纪后,人类迎来了大科学时代,科技成果应用速度越来越快、范围越来越广。科技加速发展,必然要求人的素质相应提高,这也是20世纪高等教育遍地开花的重要原因。

  但是,目前的全球高校数量,很难满足适龄学生和成千上万的成年人继续教育的需要。更为矛盾的是,各类高校良莠不齐。家长和学生都期待到名校深造,学校也希望招收素质最好的学生,生源和师资之间必然展开激烈争夺。以往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严格考试,结果大多数人被排挤在名校门外。现在借助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原本十分有限的名校名师资源在理论上可供全球每个人分享。

  与传统型大学相比,“慕课”的优势表现在多个方面。比如,学生的自由度更高、选择面更宽,只要具备上网条件,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选择名校、名师。另外,该模式的互动性很强,学生可随时提问,并得到老师答复。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是教学相长、灵感激发的必要条件。在“慕课”这个平台上,教与学、学与学的互动是网状进行的,是即时的,有利于大规模人群间的相互启发,留下思想碰撞的火花。

  科学研究需要“苏格拉底”式的辩论。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就复杂性科学问题的研究方法,提出综合集成研讨厅的概念,目的是在较大范围内,通过集体智慧的互动,形成科学研究的最佳方案和结果。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这个设想没能很好地实现。如今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诞生的“慕课”,提供的不仅是优质教育资源和最新知识体系的全球共享,而且是大科学时代集体探索科学规律、把脉人类未来的全新路径,是人类迎接新科技革命的整体姿态。

  “慕课”表面上是一个大师在上课,背后却离不开一个教授团队的支撑。因此,“慕课”比拼的不仅是大师的个人魅力,更是高校的整体实力。在一窝蜂兴起的“慕课”课程中,大量平庸者将被淘汰出局,真正的大师开设的课程将受到更多粉丝的追捧。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