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理论宣讲也要有“供给侧改革”意识
杨辉
//www.workercn.cn2016-05-24来源:湖北日报
分享到:更多

  

  当前,加强基层理论宣讲工作,也要有“供给侧改革”意识,与经济领域的“供给侧改革”一样,理论宣讲工作的“供给侧改革”,要着眼于提高理论宣讲的供给质量、增加有效供给,注重把握以下四个“关键”。

  一是关键要多了解民情和群众的需求。群众理论需求是理论宣讲的方向和动力。只有关照群众理论需求,才能架起理论与群众、政策与百姓之间的桥梁,把理论转化为思想和信仰,用于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一方面要深入调查研究,充分把握干部群众的思想状况,特别要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惑所盼,从而选择宣讲主题、策划宣讲活动,做到“干部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努力讲什么”,实现理论宣讲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另一方面,党的理论工作者要有强烈的使命意识,要把“群众想听什么”和“我们想讲什么”辩证统一地结合起来,在满足群众需求的同时,还要把党的声音、路线方针政策,以丰富多彩的理论产品、紧扣现实的宣讲内容,触动基层群众对理论的“兴奋点”,让其处于“潜伏”状态的理论需求被激活,激发出人民群众对党的热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的关注和热情。

  二是关键要多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理论宣讲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门艺术,需要创新形式、创新话语,才能进一步增强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理论宣讲要追求形式新、手段活,既有全面系统阐述党的基本理论、帮助干部群众准确把握党的创新理论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理论大餐”,又有从“小话题”引出“大道理”的形式生动活泼、群众能“坐得住、听得懂、记得牢、用得上”的“百姓快餐”。理论宣讲员要不抱怨、不畏难、不退缩、动真情,到群众中主动沟通,学习群众语言,不能简单地用机关语言、文件语言、会议语言去传播、去沟通;要借鉴我国传统文化中借物说理、借情说理、借事说理的方式,内源于心,外陈于情,推动沟通方式创新,推进话语体系转变;要不断创新途径和方法,通过开展分众化、对象化、互动化宣讲,切实解决干部群众“想知道的听不到,平常讲的不想听”问题。

  三是关键要多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群众是理论宣讲的听众,是宣讲效果的评价者,同时也可以是“百姓宣讲”的主讲人,要注重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用身边人讲身边事、激励引导身边人,要善于“接地气”,组建由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组成的“百姓宣讲团”,如农民宣讲团、职工宣讲团、村支部书记宣讲团、大学生“村官”宣讲团等,发挥百姓宣讲员贴近群众、贴近基层,熟悉社情民意,其宣讲内容“实”、语言“鲜”的优势,真正让理论宣讲贴近群众、贴近民心、贴近实际。

  四是关键要与时俱进、善于创新,站在时代潮流顶端。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理论宣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便利。要多开展丰富多彩的互动活动,以网站、微博、微信、QQ群、手机APP等为依托,开展网上互动学,根据互联网的便捷特性,建立起层次丰富、各具特色的学习网、学习群,实现学习资料的资源共享,定期以讲座、讨论、调研等多种方式开展学习活动;要坚持“网上做”与“网下做”相结合,通过网站、微信、微博等一段时间的浏览和关注,归纳总结出一些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在网下采取座谈讨论、专题宣讲、解释说明等“点对点”“面对面”的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并对网上反映的实际问题第一时间给予答复解决,依靠解决实际问题来化解思想认识和心理上的疑惑,进一步增强理论宣讲的说服力、实效性。要善于创新宣讲载体,寓教于乐,以讲促学。比如开展“微讲堂”活动,“微讲堂”重在微,关键在讲,倡导“人人都是理论宣讲员”理念,只要是传播正能量,内容、方式、形式不限,干部职工都可以上讲台讲课。 (作者系英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