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教育世界 人在其中
//www.workercn.cn2016-06-02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更多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印发,对学校体育作出新部署,引发我们对身体的价值的再度思考。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是未成年人,身体正处于发育期。在这个阶段,“身体”具有特殊的教育价值。

  ——编者

  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个人习惯、风格、性格、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重大而深远的。《世界全民教育》明确提出,基础教育本身不仅仅是目的,它的价值在于为终身学习和人类发展奠定基础。作为基础,它包括三方面内容:打好儿童全身心健康成长的基础;打好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打好走入社会的基础,其中身心是基础中的基础。

  身体是理解力的一般工具

  传统哲学通常把人的精神和肉体区别开来,认为二者是相互对立的,如柏拉图的“灵魂说”,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一定程度上贬低了身体的价值。但是在黑格尔之后的现代西方哲学中,纯粹的意识观念和以理性为主的观念受到界内学者们的批判,于是,在身心关系中一直处于弱势地位的身体逐渐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其地位开始提升。身体不再被认为只是一具肉体,而是一种有灵性的东西。尼采说,“我完完全全是身体”。继尼采之后,梅洛·庞蒂成为研究身体价值的重要人物,他否定了肉体和心灵的对立观点,将身体还原为灵魂和肉体交融的统一体。他还区分了身体与物体的不同,将身体理解为“一种客体-主体,理解为能看和能感受疼痛的东西”。他指出,“身体是我们拥有一个世界的一般方式”,我们在看待事物时,“我的身体是我的‘理解力’的一般工具”。可见,身体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此后,“身体”价值逐渐凸显,并越来越受到教育领域的关注,“身体”对于基础教育的价值自然应该受到关注。

  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

  教育世界是一个“人在其中”的世界,人是价值的存在。人的一切生命价值都来自于身体,人的身体在其生死盛衰中带着对全部真理、善恶的确证与认同。洛克在他的《教育漫话》开篇第一句就强调,“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在这里,“身体”并不等同于肉体,身体蕴含了身与心、感性与灵性在时空中动态生成、展现的生命整体,是进行其他活动的基础和原点。雅斯贝尔斯曾说过,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谁要是把自己单纯地局限于学习和认知上,即便是他的学习能力很强,他的灵魂也是匮乏而不健全的。

  身体作为世界上存在的一个媒介物,是我们介入某个特定的环境、参与某些计划和继续置身其中的一个重要载体。我通过我的身体意识到整个世界。正是因为我们有身体,所以我们能看见、能听见、能感觉到世界上其他的事物;因为有身体,我们能去探索世界上的其他事物。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处于生长发育期,身体各项功能也在不断分化、增强,这个阶段对于学生的身体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把学生当作一部机器,不停地往里灌输知识,漠视学生的完整身体,仅仅关注学生“脑袋”的发展,重视学生智育能力的提升,教育将失去它原有的价值。

  基础教育应重视“身体”的价值

  正如2016年美国新媒体联盟发表的《地平线报告》中描述的,未来基础教育必将面临重建学校运作方式、学生角色由教育的消费者向创造者转变等的挑战,面临创造实景学习机会、个性化学习等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参与将成为最大的可能。学生是通过自己的身体来认识世界的,因此教学的出发点不应是抽象的知识,亦不应是课本,而是学生的身体与自然、社会和他人的相互作用。学生首先是人,其次才扮演学生的角色。每一个学生都需要一个健康的身心,而中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育和健壮成长最重要、最关键的时期。

  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身体的参与更能让学生印象深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锻炼儿童的身体感官,使其懂得怎样摸、怎样看、怎样听和怎样做。感觉器官的训练,是为了保证知识生产与传递通道的顺畅。学生用身体的知觉来把握事物,直面事物本身,可以使隐喻在身体背后的知识与价值明晰化。在学习评价中,要打破仅凭纸笔测验评价学生学习结果的方式,要将纸笔测验的目标与良好的沟通、合作、自主学习等目标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李泽林系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侯馨茹系该校硕士研究生)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