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佛教中重要的思维方法——“遮诠法”
姚卫群//www.workercn.cn2014-07-14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姚卫群 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博士,佛教与道教教研室主任,佛教研究中心主任、外国哲学研究所东方哲学研究室主任。出版《佛教般若思想发展源流》《佛学概论》《印度宗教哲学概论》《佛教思想与文化》《婆罗门教》等著作九部,发表论文一百六十余篇。著作曾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教育部高校优秀成果奖,指导的博士生论文曾被评为全国优博。

图为中阿含经书页

  主讲人:姚卫群

  时间:2014年3月

  地点:北京龙泉寺

  我是第一次来龙泉寺,早就有期待来看看北方这家著名寺院,期待有这样一个机缘与大家交流。

  佛教文化的重要特色之一表现在其思维方式上,而这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说是一种否定形态的思维方法,也可以称之为“遮诠法”。“遮”即否定,“诠”即说明。以此方法来展示或认识事物。

  “遮诠法”在佛典中的主要展现

  遮诠法所强调的一种基本思想是:对于事物的本来面目或最高实在不能采用正面表述的方式来展示,而是应采用不断否定各种有关名相概念实在性的方式来显明,即要在否定中体悟事物的真理。这种思维方法在佛教中使用较多,而使用最多或最受重视的是在佛教发展的一个重要形态——大乘佛教中,特别是在大乘佛教的般若中观类文献中有不少典型的表述。

  大乘佛典中较早出现的是般若类经典。此类经典中十分著名的是《金刚经》。该经中说:“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如来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1 2 3 共3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