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做好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大文章”
王晨卓
//www.workercn.cn2016-06-28来源:大连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就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作出重要指示,对进一步做好人才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精神,紧紧把握创新体制机制这一突破口,坚持党管人才、政策聚才、改革兴才,让大连成为更具吸引力、更有竞争力的人才高地。

  坚持党管人才 凝聚工作合力

  健全党管人才的领导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人才工作是全局性、战略性工程,必须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必须进一步健全党管人才领导体系,把党爱人才、党兴人才、党聚人才的蓝图绘到底。要完善顶层设计机制,以人才领导小组工作会议为抓手,统筹优化全市人才布局,统筹制定重大人才政策,找准人才发展的着力点与主攻方向。要明确各单位职责分工、工作节点,健全督导考核机制,将人才工作目标责任落实情况作为各级领导班子评优、干部评价的重要依据,列为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情况述职的重要内容,确保收取实效。

  形成全社会群策群力的良好环境。党管人才不是党组织一家管人才,需要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做好管协调、管服务。管协调,就是穿针引线,形成全市上下大抓人才、大兴人才的良好局面。加强优秀人才和工作典型宣传,重点指导扶持一批人才工作示范点,形成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建立党委政府、街道(乡镇)、企业三方联动机制,确立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吸引、使用中的主体地位。用好社会团体、民主党派、工商联等的独特优势,串联整合起碎片化的人才力量。管服务,就是当好“后勤部长”,形成覆盖全市、横向联合、纵向贯通的人才服务网络。建立党政领导干部直接联系人才机制,畅通沟通渠道,提高服务精准度。深入人才工作基层一线,做好政策解读和对接服务。发挥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等政府投入的引导和撬动作用,建立多元化人才资金保障服务,解决人才后顾之忧。

  坚持政策聚才 抢占战略高地

  筑巢引凤,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当前,人才资源的城市分化趋势不断加快,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正在显现,要求我们将强化人才引进政策放在战略全局的高度来认识。引才方式上,要待遇、感情两手齐抓,高标准落实“5+22”政策体系关于人才薪酬、奖励、住房、落户、家属就学就业等各方面待遇,以求贤若渴的诚意引进一批海内外顶尖人才。发挥大连城市自豪感强的感情优势,吸引连籍高端人才“归巢”。关心引进人才所需,营造拴心留人的温情氛围。产业需求上,要优势、短板统筹兼顾,找准我市产业结构的关键点和制约发展的痛点,聚焦产业链布局人才链,有针对性引进集成电路、储能等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助推产业结构无中生有、有中生新。引才模式上,要引智、引资双管齐下,统合人才引进、招商引资两套政策人马,由单纯引进人员向人和项目打包引进的模式转变,通过引进一流人才带来一流团队、一流资本和一流项目,最大化发挥引进人才的效能。

  培土育苗,让本地“草根”开花结果。发达的产业、教育、科研体系,是我市人才发展的本钱,必须倍加珍惜,让本地人才不断涌现。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人才,将工匠精神纳入我市公民意识教育体系,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企业和职业院校成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双主体,为大连制造培养大连工匠。要培育扎根基层的实用人才,制定引导和鼓励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的实施意见,让基层人才在政治上受重视,经济上得实惠,发展上有机会,并健全以职业农民为主体的都市农业实用人才培养机制。要培育锐气进取的青年英才,建立青年人才普惠性支持措施,加大高端青年人才培养支持力度,在重大人才工程项目中设立青年专项。要培育勇于创新的“双创”人才,出台聚焦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个性化支持政策,打造一批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为创新创业起步难、融资难、进阶难、推广难等关键问题做好服务保障,让创新创业的火种越烧越旺。

  坚持改革兴才 激发人才活力

  破除制度壁垒,为人才松绑。旧管理体制下,人才要素受到体制、行业等诸多束缚,形成了条块分割的堰塞湖。要着力破除制约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实现人才的自由流动与优化配置。一要管好政府之手。推动简政放权,建立人才管理服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逐步打破编制、户籍、地域等“玻璃门”,克服高校和科研院所行政化、官本位倾向,减少对用人主体的过度干预。二要用好市场之手。让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推进人才中介服务、行业自律组织建设,强化人才市场服务功能,鼓励社会化有偿服务,让优秀人才跳出象牙塔发挥价值。三要敞开流动之门。研究制定吸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优秀人才进入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措施,做好跨行业、跨地区、跨体制流动人事档案与社会保险接续等配套保障,为人才流动提供便利条件。

  创新用人机制,为人才导航。依靠科学机制,让人才的创造力充分涌流。要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摒弃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的教条之风、频繁“掀锅盖”的浮躁之风、评人不用人,用人不参评的官僚之风,突出品德、能力、业绩三个关键点,更好地发挥政府、市场、专业组织、用人单位等多元评价主体作用。要创新人才使用机制,转变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陈旧观念,为人才搭建舞台,为探索开辟空间,为发展创造路径,赋予各领域优秀领军人才更大人财物支配权、工作思路和技术路线决定权。(作者单位:市委政策研究室)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