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进一步加大教学改革力度 推动用学术讲好党的十九大精神
何毅亭
//www.workercn.cn2018-01-05来源:学习时报
分享到:更多

  

进一步加大激励约束的力度

  教学评估既是“指挥棒”,又是反映教学效果的“晴雨表”。通过学员评分,既能体现教师的讲课水平,又可以发现问题,找到差距,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改进提高,实现“以评促改”。据我了解,老师们对待教学评估的态度是不一样的。总的来说,年轻教师要更重视一些,而一旦评上教授后,有的教师就不那么重视了。这说明,现在的教学评估对资深教授的激励约束还不够。想利用教学评估推动教学水平再上台阶,必须把评估与教师的相关待遇挂钩,进一步加大激励约束的力度。

  在教学方面的激励,目前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花钱的激励,比如这学期我们出台了新的奖励办法,对每个班教学效果好的第一、二、三名给予奖励,评上精品课的和样板课打造成功的也给予奖励;另一种是不直接花钱的激励,包括评职称、聘岗和选聘创新工程的首席专家等等。对前一种直接花钱的激励,已经有了实施细则,教务部正在逐一兑现;而后一种不直接花钱的激励,目前我们已经有了一些规定,但刚性不够。比如在职称评定中可以规定,近三年来教学平均成绩低于全校平均分的,连续两次被末位调整的,不能参加职称评审。再比如聘岗,特别是教授二级岗的评聘,应该在教学方面提出明确的要求和标准。我听到一些教师反映,说目前的评聘方式有失科学和公允,极少数评上二级岗以上的教师,没有真正发挥教学引领示范作用。我认为这些意见应该重视。有激励就得有竞争,有竞争就得有规则,要使激励有效,就应该建立更加公平的竞争择优机制,让教学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人到更加合适的岗位上去。

  下一步要加大教学评估分数在职称评定中的比重,尤其要提高职称参评的门槛。讲好课是教师的天职,作为党校教师,更要“在其位谋其事”“在其位谋其本”,这个“事”就是教学,这个“本”就是课堂。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理应成为职称评定的重要指标。对教学效果好的,在同等条件下理所当然要优先;而教学效果不好的,比如近三年来教学平均成绩低于授课班次的平均分,或者连续两次被末位调整的教师,可以考虑暂时不要评职称。磨刀不误砍柴工,不妨静下心来,认真分析一下自己讲课的弱项在哪里,有针对性地改进和加强,教学水平上去了,评职称也就水到渠成了。

  对二级岗教授的评聘更要有硬约束。评聘二级岗教授,是对一名教师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的高度肯定,具有标杆、示范效应。课堂教学水平是教师专业素质的综合反映,既需要扎实的学术功底,还需要在教学中不断进取、不断攀登。这是对一名二级岗教授的基本要求。因此,以后对二级岗教授的评聘,也要把讲课情况作为首要条件。具体来说,近三年的教学平均成绩不低于全校的平均分,应该成为评聘二级岗教授的资格条件,近三年内获得过全国党校系统精品课的教师要优先。

  对选聘创新工程的首席专家也要有硬约束。我们的创新工程名称就是“教学和智库建设创新工程”,既然是创新工程的首席专家,就意味着在同行中有较大影响力,不仅学术研究能力强,而且教学效果也很突出。因此,除了科研水平,教学水平也应成为选聘首席专家的重要条件。作为一个部门的首席专家,近三年内主体班教学评估至少要获得前三名,平均成绩要高于全校的平均分。

  有了以上这几条“硬约束”,我们教师改进教学的动力就会增强。大家面对的标准是一样的,面临的机会也是一样的。通过机制解决动力问题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大大减少教研部门内部的矛盾。聘谁当二级岗教授,选谁当首席专家,靠的是机制,有明确的标准,既不论资排辈,也不由哪个领导说了算,这样的改革方向应该会得到多数教师的拥护。

进一步整合资源,搭建“用学术讲政治”的平台

  落实“用学术讲政治”,不仅要一手抓改革,还要一手抓提高。教务部、七部两院等教学相关部门要为教师改进和提高教学水平搭建好平台。“用学术讲政治”,前提是教师自己要有学术功底。我看到教务部开学初印发的“教学情况反映”中,有教师在全校大讨论中说,“有学有术,才能讲好政治”。的确,打铁必须自身硬,我们教师必须自己先有学术功底,才谈得上“用学术讲政治”。从教学管理的角度,搭平台就是为了帮助教师补学术短板,增强“用学术讲政治”的本领。

  治学没有捷径,必须从读经典开始。建议下学期教务部面向全校教师开设“经典讲堂”,经典讲堂其实就是教师辅导讲座,通过这个平台,向教师介绍经典著作的理论分析框架与分析方法。一方面,要把校外一些知名的、公认的学术大家请进来,请他们来给教师讲马列经典,讲各学科的经典;另一方面,要鼓励我们自己的教师讲经典。怎么鼓励呢?我建议也可以给予相应的激励,比如以资助奖励的方式,选派教师围绕一部经典进行讲读。再比如,凡是在“经典讲堂”获得好评的讲座课,可以视同获得讲课第一名予以奖励。

  在社会科学领域,文史哲经是相通的。某一学科的理论框架,其他学科也可以借鉴。马克思既是哲学家,也是政治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务部开设经典讲堂,将来无论是讲哪个学科的经典,我们教师都应该参加,教务部要抓好考勤。试想一下,如果每学期大家都能听几堂经典讲座课,我们就会更有学术底气,“用学术讲政治”的本领也会越来越强。长期坚持下去,党校教学的气象就会焕然一新。

  除了抓经典讲堂,建议教务部加强对讲稿的把关,定期抽查讲稿,对不符合“用学术讲政治”要求的,要及时退改。在不久前的一次校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上,一位同志发言时提出,教师写课堂讲稿,要像写学术文章那样下功夫。我觉得这个意见很好。对教师备课讲课,也要增加把关环节,特别是对公开招标的讲题,在正式上课前要组织试讲。与此同时,还可以组织七部两院开展全校范围内的公开评课。评课既可以评好的,也可以评被末位调整的课,由教务部组织教研部门的领导和一定范围的教师,一起讨论交流,评一评好的好在哪里,差的如何改进。这种评课既是一种观摩学习,教教相长,也是一次集体备课,专家会诊,有助于教师发挥各自的学科优势,相互学习借鉴,扬长避短。

  最后我想讲一讲党校教师在这次“用学术讲政治”改革中应有的大局观和担当精神。办学质量是党校安身立命之本,中央明确提出,“要把质量立校作为党校工作的重要遵循,作为全面提升党校工作水平的一项战略任务。”“用学术讲政治”是对党校教学更高的要求,对党校教师来说既是更高的要求,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原来讲课驾轻就熟的教师,现在可能不再熟悉了,或者不那么得心应手了。面对教学的新要求,难免会有阵痛,我们要去主动适应、主动改变。我曾经讲过,能不能推进教学改革,考验的是教务部的执行能力;能不能落实教学改革,考验的是七部两院领导班子和全体教师的责任担当。

  七部两院的教师是改革的实践者,在改革中一定要有大局观和担当精神。要把教学改革放到干部教育事业的大局、党的事业大局中去考虑。衡量我们党校教师是否具有大局观,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看能否正确对待个人的得失。落实“用学术讲政治”,教师要敢于打破过去传统的教学路径依赖,要勇于创新,不断实现自我超越。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讲:“党校教师是我们党直接掌握的一支教师队伍,是我们党一支不可多得的理论力量。”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党校教师的信任。我们相信,只要大家心怀党校事业大局,心怀党的事业大局,就会有坚定的信念和不竭的进取动力,就一定能用学术讲好十九大精神,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党校人的贡献!

  (本文系作者2018年1月4日在中央党校2018年第一次全校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 2 共2页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