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军事国际-正文
投身改革“实”为先
马洪才
//www.workercn.cn2016-04-26来源:解放军报
分享到:更多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当前,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紧锣密鼓展开,新军种组建、四总部改多部门制、五大战区划设……改革的四梁八柱已经撑了起来,广大官兵对改革强军满怀信心,充满期待。然而推进改革强军事业,不仅在于上层建筑、顶层设计,更需要全军将士立言立行,既当改革的促进派,又做改革的实干家,以实而又实的行动不断为改革添砖加瓦。只有这样,才能汇聚万千之小力促成改革强军之大业。

  实,就是要稳住心神。1982年,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撤销铁道兵建制,将铁道兵并入铁道部。要告别军旗,广大指战员虽难免失落,但却没有沉溺在伤感之中。在作为军人的最后岁月里,他们表现出顾全大局、牺牲奉献的优良作风和“在位一分钟、干好60秒”的敬业精神,为今天身处改革大潮中的广大官兵作出了榜样。态度决定行动。以实干投身改革,稳住心神是前提所在、根本所在。而这种积极的心态,源自对党中央和习主席的信赖,相信改革只会越改越好;源自对组织的信任,相信无论何时实干者都会得到组织认可、有作为就会有发展;也源自对个人能力的信心,相信无论何地只要素质过硬就会有舞台。有这“三信”打底,面对单位撤并降改和个人进退走留,就会拥有“任凭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的定力,就能够将当前所处的岗位和手头的工作作为“心安之处”,始终坚持干劲不减、标准不降、作风不散,以最佳的状态迎接改革、投身改革。“我不知道明天会在哪里,但我清楚今天该干什么”“军装一天不脱,职责就一刻也不能放下”,面临进退走留,简单的话语折射出军人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担当,这正是肩负改革强军重任的广大官兵应有的风骨和胸怀。

  实,就是要升级本领。天下武功,唯新不破。1860年9月,通州八里桥英法联军数千人来袭,清政府危在旦夕。能征善战的名将僧格林沁率精锐骑兵怒攻英法联军,结果3万将士却命陨火枪口、魂断八里桥,战役以清军仅剩7骑幸存的悲壮结局告终。八旗子弟也曾横扫中原、威风一时,但长江后浪推前浪,老本领怎能打得赢新战争?借古鉴今,现代战争的决定性因素仍然在人。试想,在改革大潮的推动下,我军作战指挥体制优化了、武器装备更加精良了,但官兵的打赢本领如果没有及时更新、迅速升级,那么改革强军战略就难以落地。所以,以实干投身改革,就是要树立强烈的“本领恐慌”意识,以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为己任,以胜任改革后的岗位新职能新使命新要求为目标,坚持能力素质缺什么就补什么、打仗需要什么就练什么,牢牢抓住改革这个“换挡期”,以凤凰涅槃、雄鹰换羽的精神更新作战观念、升级胜战本领,争当行能致远的“千里马”,履行好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军人的推进改革强军伟大历史使命。

  实,就是要解决问题。春秋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提出“着胡服”“习骑射”的主张,就是针对当时汉人的服装、兵车和长矛不适宜灵活机动作战的问题而进行的军事变革,尽管受到当时贵族的反对,但他力排众议,带头穿胡服、习骑马、练射箭,亲自训练士兵,使赵国军事力量日益强大,西退胡人、北灭中山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今天,习主席提出改革强军,目的就是要通过改革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和政策性问题。试想,如果我们在改革的路上碰到荆棘就躲、遇见坎坷就绕,势必会偏离了改革的初衷、影响了改革的成效。因此,以实干投身改革,就是要以强军目标为引领,深入调查研究,找准问题靶向,发扬攻坚克难、敢啃“硬骨头”的精神,坚决破除阻碍战斗力提升的陈旧观念、惯例做法,坚决摒弃违背能打胜仗要求的一切不良作风和习气,在直面问题、解决问题中不断更新作战观念、探索组训模式、创新管理方式,唯此,才能为改革强军破好障、清好路,才能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贡献出应有的力量。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