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军事国际-正文
创新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模式
王静 李胜廷
//www.workercn.cn2016-06-21来源:解放军报
分享到:更多

  

  习主席强调,要采取超常措施,多管齐下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尽快有一个大的突破。这是对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重要性、紧迫性、复杂性的深刻阐释,也是对加快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步伐的根本要求。随着联合作战指挥体系逐步建立和运行,培养更多更好适应岗位需要的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已成为我军战斗力建设的重大现实问题,更是我军建设实现“弯道超车”“点上发力”的有力支撑。

  接力打造——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的基本路径

  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需要一个由低级、中级到高级的递进造就过程。高级院校“牵手”中级院校、中级院校“牵手”初级院校,三级院校携手施力、一体化培养,既是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生长的必然路径,也是当今世界各国军队联合指挥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

  初级院校重在强意识、打基础。初级院校学员是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生成的塔基,没有素质过硬的初级指挥人才群体,就不会有高素质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出现,所谓“人造革制不出牛皮鞋”就是这个道理。必须把联合意识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从学员官之初、战之初就灌输联合意识,强化联合思维,认识到联合是打赢现代战争之要。同时,通过外请专家进校授课,以及组织学员联合作战知识竞赛、演讲等活动,加大学员对联合作战意识、信息、知识的吸收。

  中级院校重在强素质、练技能。中级院校在联合作战指挥人才中具有承上启下作用,是人才成长的关键时期,必须着眼强化素质、提升能力全力打造。要掌握联合作战的基本原理、信息化武器装备特别是新型装备的战技术性能等,拓展学员联合知识面;要能融合综合态势图、能熟练使用各种作战数据链,让学员熟技能。

  高级院校重在练谋略、拓视野。战争是智慧、谋略的较量与博弈。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必须具备高水平的谋略素养。高级院校必须眼盯世界新军事革命风云,放眼世界军事发展大格局,立足未来联合作战多维大战场,深挖战争博弈奥秘。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把“预战场”作为学员联合作战指挥能力生成的大课堂。充分发挥模拟仿真技术优势,搭建“联合战场”,让学员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下练决策指挥;把演训作为学员联合指挥能力生成的实践课堂,通过全过程深度融入,使之成为指挥能力生成的主阵地,解决和平环境联合作战指挥能力生成难的问题。

  联合训练——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的有力推手

  在缺少战争实践的情况下,贴近实战训练无疑成为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成长的摇篮。通过联合训练延续与拓展,将知识和技能转化为联合作战指挥能力。

  多方式融入部队联合训练。这是人才培养从课堂延伸到训练场的有效方式。外军非常重视在重大演习活动中,培养与提高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能力素质。例如,美军自2009年以来,每年都在不同环境和海外热点地区组织60~80次规模不同的联合作战演习,其中均不同程度地有来自院校的学员参加。把学员参与部队演习固化下来,通过现地见学、担任导调人员,以及担负参演部队相应职务和深度参与演习复盘交流研讨、撰写参演经验体会等,可使其联合指挥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

  搭建平台让学员主导联合训练。院校可采取搭建联合训练平台的形式,让学员在校有更多时间投身联合训练。一方面,采取模拟仿真技术平台,模拟近似实战行动的作战环境,以及联合部队的作战行动和任务对象等场景,使参训学员具有身临其境的感受,通过直观、形象的指挥体验,为其熟练掌握指挥程序奠定基础。另一方面,瞄准现代联合作战,组织实兵或网上联合演习。将学员按指挥要素编成若干个模拟指挥机构进行整体培训,直到这个模拟联指机构能够遂行联合作战指挥任务。实行“检验式”培训,即指定不同的模拟联指机构,分别扮演红、蓝角色,按照作战编组、指挥流程反复进行全要素、全过程的对抗演练,并适时进行角色互换,确保把指挥程序和内容训全、训真、训实。

  “走出去”参与重大演训行动。信息化战争在技术上高度综合集成,在作战样式上一体化联合,客观上要求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必须开阔眼界,走开放多元、综合集成的路子,在更大的空间寻求和利用好教育资源。应进一步加大军事外交,通过向外派遣更多的军事留学生,使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具有国际视野、战略思维。同时,指挥院校应更多增加学员在校学习期间出国考察机会,有条件的初级院校也应有学员出国参观的安排,使我军联合指挥人才在世界大环境中得到历练。

  交叉任职——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的必由通道

  跨军兵种任职是拓展联合作战指挥人才视野、提升综合能力培养质量的必由通道。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不能沿用传统的单一军兵种“一条线”生成的模式,需要着眼联合作战要求,让人才在全军大范围内成长,通过跨军兵种交叉任职,实现能力素质提高。

  打通军种与军种的人才交流通道。从外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看,跨军种任职不可或缺,更是不可缺少的环节。美军为保证岗位交叉轮换制度的落实,先后制定了《国防军官人事管理法》等一系列法规,要求联合作战指挥人员在同一岗位任职时间不超过4年,而且把岗位交叉轮换与职务和军衔晋升紧密挂钩。目前,我军人才军种交流亟须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促进指挥人才交叉轮换任职常态化。

  打通院校与部队的人才交流通道。大幅度延长交叉任职年限,并固化为人才培养的关键步骤、政策制度,从根本上解决院校干部与部队干部成长“两条轨”的问题。

  打通上下贯通的人才交流通道。高级机关人才特殊的工作环境、性质,使他们具有宽阔的视野、全局意识和良好的战略思维能力,是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难得的条件;部队人才通晓武器装备和战役战术训练,是联合作战指挥人才“能打仗”的基本素质。这“两股”人才力量形成对流,人才建设势必产生1+1>2的效果。

  联合文化——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的丰厚沃土

  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文化是滋养和提升人才培养素质的“软实力”,联合作战离不开联合文化支撑,打造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更需要肥沃的联合文化热土。

  树立联合价值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价值理念,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动机。外军认为,军事革命的前10年至15年,主要是进行联合文化塑造。由此可见,联合价值理念不可小觑,既影响着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更关乎联合作战的融合度。必须深刻认识信息化战争是联合制胜,任何单一军种包打战争的历史不会重现,深度联合才能形成强大整体作战能力;必须通过现代战争典型战例剖析、学术媒体传播、理论研究等多种方式弘扬联合制胜理念,让联合制胜观念深入人心,使广大军事指挥人才树牢联合意识、整体意识、大局意识。

  培养联合思维习惯。联合作战指挥人才与传统指挥人才培养模式的差异性,重要的是思维习惯、方式的不同。长期的军种文化积淀,形成了“固化”的军兵种思维方式。推进联合文化,就是打破军兵种文化壁垒,消除军兵种文化隔阂,形成强烈的联合意识、深厚的联合情感和高度的联合自觉,使联合思维逐步强化为一种习惯,进而从根本上把不同军兵种、单位、部门、领域的官兵融为一体。

  构建联合知识体系。联合知识体系是联合作战能力生成的智力支撑。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首要的、第一位的是把联合知识体系搭建起来,形成初、中、高三级院校相衔接,战术、技术配套,院校与部队一体的纵深贯通、横向相连,能够支撑和引领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成长需要的知识库。要切实把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需要的知识体系搞清楚,勾画联合知识体系目标图;区分任务,组织力量,加大联合知识创新攻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着眼打赢现代条件下的联合作战,构建具有我军特色的联合作战知识体系。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